曾忠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能站着绝不坐着”才是对脊柱最好的保护

发表者:曾忠友 人已读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虽是先秦时商鞅与景监的戏谑,但专业的脊柱外科医生却说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1.png


出租车司机、白领和程序员们对这句话最有感触了,在长达一天的久坐、伏案工作之后,整个脊柱已经承担了“不能承受之重”,相比于久坐,站着工作反而不易出现腰痛。在某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就有这么一位患者,将“站着说话/工作不腰疼”这句话解释得淋漓尽致…...

这位患者就是 “固执得有些可爱”的中科院院士郑儒永,也就是前不久,捐献了自己的毕生积蓄的那位老人。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是,郑院士在手术后站着工作了15年......

为郑院士主刀的刘主任得知后震惊地说:“当时只是一个建议,没想到郑院士这么认真,这么听医生的话。”

图片2.png

郑院士将办公桌垫高,站着办公。

2004年,不堪腰椎滑脱疾病困扰的郑儒永院士来到某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进行了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这就意味着她的腰椎上多了一大堆钉钉棒棒。

手术后,刘主任嘱咐郑院士多站多躺,避免久坐”。可爱可敬的郑先生回到中科院后为了继续工作,也为了严遵医嘱,将自己的办公桌和实验台垫高,开始了每天8小时,长达15年的“站着工作”的日常。

站着工作?

是个人体质差异还是手术的原因?

腰椎术后必须多站少坐吗?

1.术后为何要减少久坐,多站多躺?

一是因为脊柱整体的活动度已大大降低,手术对椎体进行了融合(将两个椎体间的椎间盘去除后放入融合器,使两个相邻椎体连接在一起),再加上钉钉棒棒对腰椎的固定,再进行弯腰、久坐等动作时,脊柱的活动度已大不如前。

不仅如此,手术后(特别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还易发生脊柱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变,其中以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最为常见。高龄患者由于椎间盘中水和蛋白聚糖含量下降,韧性减弱,久坐会加重小关节和间盘负荷,使腰椎稳定性更差

图片3.png

例:腰4-骶1椎体固定融合术后ASD示意图(固定区域上端椎体不稳定性增高)

就郑院士为例,她还患有骨质疏松症,内固定的螺钉较常人易松动,弯腰、久坐等动作都会加重小关节骨质增生和滑脱。这些破坏脊柱生理曲度的动作都不益于郑院士的康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建议郑先生出院后减少久坐,多站多躺

当然,术后及时、适度的腰背肌肉锻炼也是康复的重要保障。

2.健康人就可以久坐吗?

当然不能!

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也应该注意保护腰椎,减少久坐。久坐可导致腰骶椎负荷过大,有人认为只要坐着就不会伤到腰椎,其实这是种误解,一直坐在那里不动,也会导致肌肉劳损、退化,这样会产生腰部力量不足,腰椎间盘负重大的问题。

尤其是坐着时,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将身体前倾,以便于更专注地看书、用电脑,但这恰恰是最伤腰的姿势!


图片4.png

平躺时,脊柱承载的压力最小,仅为25%;站立时,脊柱的负荷约为100%;端正坐姿时,脊柱负荷一下就增加到了150%,然而,我们平时最常用的前倾坐姿通常受重为180-270%

图片5.png

图片5.png

试着观察一下,你平时的坐姿是哪种?

总体来讲,标准站立位是人们日常工作中最容易保持脊柱正常生理曲线的姿势,站姿比坐姿脊柱所要承受的压力要小很多,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站着绝不坐着”才是对脊柱最好的保护哦。



本文是曾忠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