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飞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中医药思考

穿越时空的国魂(原创)

发表者:黄新飞 人已读


江苏省中医院男科 黄新飞

题记——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

迎改革开放三十年就“取缔中医”谬论谈中医药发展(2008年写于金陵)

因为悠悠千年不衰,我们倾心追求;因为勃勃生机竞发,我们豪情满怀。十年前,怀着对中医药的无限崇敬与向往,我来到了南京,来到了令我魂牵梦绕的祖国医学的殿堂—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求学期间,我如同一个饥渴的婴儿般贪婪地吮吸着中医药文明数千年甘美的乳汁,汲取着经过了半世纪的沉淀而变得皎然澄澈的营养。中医药文明——那穿越时空历经数千年的国魂啊!你冷眼看过多少历史兴衰,经过几许物是人非。然而,只有你,在时光与实践的洗练下越发的淡定、高贵,坚如磐石地维护着道法自然的天地以及生命过程的统一,闪耀着生命之神的光辉。我作为中医虔诚的信徒正是被你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吸引,不知疲倦地遨游在先哲们浩瀚深邃的思想领域中。在感悟“人以天地之气生,以四时之法成”时,体会到生命与自然“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的契合,中医药这一广袤无垠的神奇世界,让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勇敢地探索。三年前,怀揣“弗克为良相,赞庙谟以寿国脉;则为良医,诊民瘼以寿苍生”的鸿鹄之志,在经过大学殿堂八年杏林风华的洗礼后,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以延续对数千年国魂的信仰和不懈追求。

拂去岁月的尘埃,伟大的华夏文明,给炎黄子孙留下了博大精深、瑰丽雄奇的传统文化,中医药则是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实践、完善而形成的一门医药科学,她具有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文字记载以及独特的疗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古有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这里的伏羲与神农,通常被认为是中国远古时代广大劳动者的化身,是他们在当时历史阶段发明创造中医药的伟大象征。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距今已有7000年的发展历史,是在充分汲取了中国汉族及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傣族、回族、朝鲜族等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及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中医药历经数千年,以“基于道法自然而产生,重在实践积累而提升,依靠经典经验而传承,依托中华文化而传播,每逢重大需求而跨越,必自积极继承而创新”为特点;以“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为优势(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语),繁衍传承至今。

她并没有因为悠长的岁月,动荡的历史逐渐没落,而是紧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契机,迎来了新的春天。斗转星移,春华秋实,中医药伴随新中国又过去了60年;60年,一段让弱冠少年变成花甲老人的漫长岁月,在中医药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却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中医药的事业与发展却一泻千里,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令世人瞩目,国际关注。科技进步是经济也是医药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依靠科技进步取得快速发展。中医药行业在医疗、科研、工业、贸易方面的联合与重组富有成效,科技面向医疗与生产、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求,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动力。高等中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等附设的科研机构近百所,兼职科研人员近2万人,这些人员基本上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市级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科研体系,和一支以中医药人员为骨干,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科研队伍。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整体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医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对心血管病、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并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饮片炮制、剂型改革、栽培技术、新药开发等方面均取得新成果。通过对部分中药饮片炮制的研究,揭示了炮制增效和减毒的科学依据。改革后的新剂型,不仅提高了中药的疗效,而且方便了患者服用。通过对甘草、麻黄栽培技术的研究,不仅缓解了甘草、麻黄的紧缺状况,而且也改善了当地自然环境,维持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学术研究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进入了新的领域。经络及“证”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运用中医药的理方治则,对治疗休克、急性DIC、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肾衰等危急重症的疗效明显提高。中医药行业科学研究的支撑条件和科研机构的内涵建设得到加强。科研机构的设备、实验动物、图书、信息网络建设等工作条件和职工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在学科发展方面,已从传统的13个学科发展到近40个学科。

另外,中医药发展推出了很多令世人瞩目震惊的研究成果——活血化瘀法治疗全身性硬皮病等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取得疗效,打破了“结缔组织增生不可逆转”的传统观念;青蒿素研制与开发成功,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青蒿素治疗疟疾和中药治疗泌尿结石的研究还获得了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及针刺麻醉这一发明获得成功,并得到世界学术界的认可,为外科麻醉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人工合成麝香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冬虫夏草的全人工培育及甘草的人工种植等为资源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成功为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被评为l995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深入认识;中医药对特殊病、疑难杂症治疗的特殊疗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重大疗效;外固定方法治疗四肢骨折的成果……1996年8月2日,国际最著名的《科学》杂志介绍中国科学家陈竺领导的研究组用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成果时这样写到:“这是使所有人感到震惊的研究小组的又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此前,国际权威的《血液》杂志、《自然》杂志曾数次发表过他们的论文,并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专访报道,“中国陈竺组”向世界医学界揭示了砒霜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发挥作用,这一发现使砒霜这一古老的中药,正式步入现代药物治疗研究的主流。无须做任何商业广告,国际上所有的癌症研究中心在治疗这种类型的白血病时,却都把此药作为首选药。美国现在有十几个大的临床中心在做砒霜治疗实体瘤的实验。在国内,中国医学科学院已经作出研究证明本药对晚期肝癌有一定的疗效。

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科技浪潮瞬息万变、日新月异。中医药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1世纪是中医药学术震荡并开始转型的世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药机构建设得到加强,服务能力和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重大疾病取得明显进展;农村中医药工作成效显著;中医药在社区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科技取得重大进展;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法制化与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快。另外,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追求天然,回归自然,这种思潮风起云涌,可看作是中医药大展宏图的难得历史机遇,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并非唾手可得,一帆风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超越和包容的时代,完成文化的复兴与崛起,实现民族的光荣与理想,是历史赋予我们神圣的职责。中医药理论体系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经千百年文化积淀融合而成,薪火相传可以燎原。传承民族医学的魅力,弘扬中医药的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所有珍爱自己的祖国和事业如生命的人始终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记得曾看过《亮剑》这部片子,其中有一幕深深的打动了我,唤醒了我。每每想起,就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豪情充溢胸膛,热血在一霎那沸腾起来......那是一个布满了日本鬼子的旷野,伤痕累累的八路军骑兵连长在经过几次突围以后,单枪匹马地站在了敌人的面前。面对黑压压的敌人,他用仅剩的一只臂膀毫不犹豫地举起刺刀,无比壮烈地为自己发出进攻的呐喊。此时的他犹如指挥着千军万马,气势磅礴地向敌人冲去......此时此刻,还能有谁不为这种精神而动容吗?而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为祖国、为民族、为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燃烧不息、奋斗不止的“亮剑”精神。现今社会上有些学者,以为自己学习了现代科学知识,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代表着科学;他们认为自己是“终极审判者”,是科学的“呐喊者”、“代言人”、“卫道夫”,妄自尊大,肤浅且无知可笑地站出来指责中医药“伪科学”,他们提出“中医学理论的主流是不科学的,存在基本判断的错误;中医的阴阳五行,简直不知所云,越听越糊涂,是典型的伪科学;现在批评中医,就是为这种落后的生产力将来退出历史舞台创造条件;现在看中医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历史的必然”等等“谬论”呼吁“取缔中医”。从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和谐、社会的进步来看,他们不正是我们的敌人么?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毫不胆怯地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捍卫我们的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尊严。他们批评,正是因为他们浅薄无知,不懂得中医药的科学与奥妙,不知道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不知道人民千百年来繁衍昌盛的根本源泉。因此,我们更应该在严厉回击的同时展示出更多中医药文化的底蕴和知识,以包容的胸怀给这些无知忘本的“靠大放厥词而吸引眼球”的所谓学者好好上一次科普讲座:没有中医药,人类祖先何谈生存繁衍,更没有他们站在这里空谈的机会!我相信,会有千千万万的中医药工作者和我一起站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起呐喊出冲锋的号角!

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奈何笑容难为久,春来反凋残。残固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相信通过我们这些爱岗敬业,立志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努力,事实必将雄辩地证明——中医药发展一定会以自己的实力赢得国人,征服世界!

本文是黄新飞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