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孙恺 人已读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放疗,但放疗后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并发症中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较高,达75% ,发生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最主要的原因是中耳及其咽鼓管的放疗损伤。放疗对组织细胞损伤的机理是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了一系列活性自由基,从而引起膜结构和DNA的损伤。目前认为放疗在有效杀伤肿瘤的同时破坏了中耳的正常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尤其是咽鼓管的损伤,从而导致了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生率。
在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中,靶区包括鼻咽、颅底、颈淋巴引流区。治疗的有效性依赖于所累及区域的足量放疗及正常组织的保护,虽然近年来放射治疗的研究都旨在提高靶区剂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但不管选择哪种放射源,也不管是常规的放射治疗方法或是调强的放射治疗方法,两侧咽鼓管及其咽鼓管旁肌几乎都无法逃出高剂量的照射区之外。因此,在放疗中和放疗后均可以导致外、中、内耳的损害并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尤其是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引起患者出现耳闷、耳胀、耳鸣、头痛及听力下降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鼻咽癌放疗后所出现的耳部并发症中,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最高,Young等[f2]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中曾报告放疗前无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其发生率可超过50%。而且很多研究表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在放疗后3个月动态变化最大,放疗后6个月到一年相对比较稳定,放疗后一年有增加趋势[[3][4]。唐安洲等[[5]通过对放疗前、后CT的比较发现,放疗前中耳乳突炎的发生率为40.6%,经放疗后,由于肿瘤压迫的解除,超过50%患耳的中耳乳突炎减轻或消失,但在数月后部分患者的分泌性中耳炎又重新出现或加重,而且放疗前无中耳乳突炎耳者,放疗后的发生率为70.0%。分泌性中耳炎因其可产生耳聋、耳闷、耳鸣和头痛等症状而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成了耳鼻喉学科要解决的难题。
孙恺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国家四级助听器验配师,广东省残疾评定医师。主要专业技术方向耳科学,硕士期间从事耳颞骨解剖研究及鼻咽癌放疗损伤机制研究。工作期间主持及参与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2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曾先后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修,对周围性面瘫、听神经瘤、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等耳侧颅底疑难疾病的治疗深入学习。
擅长
微创耳内镜中耳炎手术,微创耳前瘘管手术,小儿鼾症微创等离子手术,腮腺良恶性肿物切除及面神经修复手术。
(1)采用微创耳内镜技术治疗中耳炎鼓膜穿孔、中耳胆脂瘤、耳硬化症、听骨链病变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无瘢痕、病灶清除彻底、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2)微创耳前瘘管手术在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利用微创切口和美容缝合技术,尽量减少面部瘢痕,避免术后拆线带来的不适。
(3)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或先天性胆脂瘤伴腺样体肥大,通过微创等离子手术及微创耳内镜手术一次解决多种问题,减少多次麻醉痛苦。
(4)腮腺良恶性肿物切除手术及面神经修复手术,保留面神经功能,减少面瘫风险。
专业特长:
(1)鼓膜穿孔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微创耳内镜手术
(2)先天性胆脂瘤及局限性胆脂瘤微创耳内镜手术
(3)耳硬化症及听骨链重建微创耳内镜手术
(4)微创耳前瘘管及耳周肿物手术
(5)腮腺良恶性肿物切除手术及面神经修复重建手术
(6)儿童腺样体肥大微创等离子手术
(7)突发性耳聋药物治疗及助听器验配
在耳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熟悉各种类型中耳炎、听力障碍、面神经疾病、突发性耳聋、颞骨肿瘤及侧颅底肿瘤的诊治,擅长微创耳内镜手术。微创耳内镜技术充分显露鼓室内结构,减少病灶残留的可能,避免广泛乳突骨质切除,更好保护中耳原有解剖结构,达到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
学术任职:
(1)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科普专委会委员
(2)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耳内镜专委会委员
(3)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委会委员
(4)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开诊时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门诊四楼耳医学中心,耳科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三上午,周五全天。
想了解更多关于耳科疾病及微创治疗相关内容,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孙恺医师:1.公众号—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预约挂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门诊—孙恺;2.好大夫平台留言或电话咨询。
本文是孙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