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胃肠疾病使用益生菌尚缺乏支持性证
根据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的最新指南,益生菌尚未被证明对大多数胃肠道疾病安全有效。
美国Minneapolis明尼苏达大学的Alexander Khoruts博士说:“除了用于早产新生儿,益生菌尚无良好的证据支持其在任何情况下的使用。”
与新指南同时刊登了Khoruts博士及其同事的新报告,报告回顾了益生菌使用的历史、科学研究和监管现状。报告指出,在动物中进行的早期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调节免疫系统,可以抵抗病原体侵袭,改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肠道pH值,并调节肠动力和疼痛感觉。这些发现尚不能作为治疗人类疾病疗效的明确证据,尽管有研究称益生菌可以缓解从自闭症到骨质疏松症的各种症状。
对不同菌株而非菌种的许多特异性功能的认识缺失造成了目前益生菌临床应用的障碍。例如,虽然一种大肠埃希菌菌株(Nissle 1917)是目前公认的益生菌,但其他几种菌株(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产肠毒素的大肠埃希菌和其他)是明确的致病菌。关于益生菌平衡肠道微生物组成的观点也无疑是错误的。因为目前可以获得的大多数益生菌菌株不适合在人肠道环境中存活,即使这些益生菌能在人肠道存活,它们的作用也会受到人体自身微生物的影响,这在不同个体中情况大不相同,存在很高的异质性。
益生菌目前作为食品或膳食补充剂进行监管,因此,无需在其产品标签上注明产品在有效期结束时提供的菌株或每种菌株的活微生物数量。生产厂家想要宣称他们的益生菌可以被用于诊断、治疗、缓解、治愈或预防疾病,他们的产品将被当作药物或生物制品来对待,作为药物或生物制品的获益必须通过人体临床试验的证明,而临床试验花费高且可能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由此看来,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益生菌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某种疾病,就不足为奇了。
新的AGA临床实践指南——益生菌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出含有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属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对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有益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中最常见和最具破坏性的胃肠道疾病。对于大多数其他疾病(艰难梭菌感染、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AGA 建议仅在临床试验中使用益生菌。指南建议禁止在急性感染性胃肠炎儿童中使用益生菌。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