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不同鼻窦炎治疗方案

发表者:王琳 人已读

不同鼻窦炎的治疗推荐



上一期我们学习了鼻窦炎的分类,接下来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专家委员会对鼻窦炎的治疗建议。从中可以了解,对于病毒性鼻窦炎和病毒后鼻窦炎的治疗。我们中医的治疗作用非常好,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而其他治疗的疗效却非常的不确定。


戳下方蓝体字阅览上一期作品


鼻窦炎的分型


成人及儿童急性病毒性鼻窦炎治疗证据及建议 (感冒)





成人急性病毒性后鼻窦炎的治疗证据及建议




成人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BRS)的治疗证据和建议




EPOS2020:关于一些术语的统一表述


前言


目前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的名称表述存在一些混乱,临床常用的表述方式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去除炎症负载的轮廓化的鼻窦手术(Radical sinus surgery RSS)、RSS手术的基础上完全或部分切除鼻窦黏膜的完全或部分重启术(Reboot approach)等。事实上,上述分类内涵和范围在限定上存在不足,也导致学术交流和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混乱。EPOS2020对其内涵进行了统一限定。此外,EPOS2020指导小组对EPOS2012控制标准(Control of disease)进行了修订,我们以后的CRS临床研究中,需要跟进使用新的评估方式,便于不同研究之间的可比性。



EPOS2020对ESS内涵的限定


(1)息肉切除术(Polypectomy):在不改变骨解剖的情况下,从鼻腔或术腔去除息肉。


(2)微侵袭或最小化(Minimal)的FESS:用最小的组织去除来达到临床症状的改善,同时兼顾黏膜保护。

(3)FESS意味着恢复生理功能,虽然不是完全适用于内镜鼻窦手术。它可以是单独一个鼻窦或几个鼻窦的内镜手术。


FESS它应符合下列标准:

●形成一个包含自然口的窦腔;

●鼻窦能获得足够的通气;

●有利于黏液纤毛清除;

●有利于局部治疗的灌输;


(4)Full FESS的标准:Full FESS(全组鼻窦的功能性开放)定义为完整的鼻窦开放,包括前后筛窦切除术、中鼻道上颌窦造口(可能很大)、蝶窦开放和额窦开口(如Draf II a)。意思是全组鼻窦的功能性的鼻窦开放。


(5)扩大内镜手术(Extended endoscopic surgery EES)

扩展内镜手术在与“full”相同的情况下使用 (如Draf III),但也可以包括超出鼻窦范围的手术,即颅底、眼眶、翼腭和颞下窝等区域的手术。


(6)轮廓化内镜手术(Radical endoscopic surgery)还包括极大的去除炎症黏膜/无功能的黏膜。



EPOS2020指南关于疾病控制(Control of disease)的表述


任何治疗,特别是慢性病的治疗,其首要目标是实现并保持临床的控制,这可以定义为患者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状态。基于一些验证性的研究结果,EPOS2020指导小组认为,当前使用的EPOS2012控制标准可能高估了未控制患者的比例。


为了研究的目的,建议对所有症状使用VAS量表:“无不适(not bothersome)”可以用“VAS≤5”代替,“存在不适/受损(present / impaired)”可以用“VAS>5”代替。此外,EPOS2020希望确保包含在表中的症状与CRS有关。例如,在评估CRS的控制时,不应考虑典型的偏头痛。


验证研究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心理验证(包括内部一致性、响应性和已知的群体差异)(Figure 1.2.3)。鉴于疾病控制概念的重要性,从临床和研究的角度来看,仍然需要一个金标准来评估CRS的疾病控制。





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rhinitis,LAR)


是变应性鼻炎的一种表型,是仅局限在鼻腔的过敏反应。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为阴性的患者和检测不到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患者,鼻腔局部的存在过敏反应。诊断是基于对鼻过敏原激发试验阳性。


【要注意】局部变应性鼻炎是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比较新的表型,常误诊为非过敏性鼻炎,它是在非特应性体质的情况下,鼻腔产生特异性IgE。并经常与结膜炎和哮喘有关。尽管其患病率尚不清楚,但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它可能影响47%的非过敏性鼻炎患者。这个疾病或许能够解释很多患者具有过敏性鼻炎的全部症状特征,但是皮肤点刺和特异性IgE却是阴性。这一疾病的证据主要是临床症状、鼻腔局部产生slgE、暴露于空气过敏原时鼻腔分泌物具有Th2型炎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