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邯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包皮的那些事儿--包皮历史(一)。(聂邯洛医师推荐)

发表者:聂邯洛 人已读

邯郸市中医院普外科聂邯洛

包皮的那些事儿

宝爸宝妈们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聂邯洛医生连载《包皮那些事》来专门给各位宝爸宝妈们解惑啦!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包皮?

01
什么是包皮?

包皮是指位于阴茎前端包住阴茎头(龟头)的那层皮,虽然只有那么几平方厘米,却颇受重视。

包皮本身是有保护作用的,特别对于青春期发育之前的男孩而言,包皮可以包住龟头,保护龟头在摩擦中不受意外伤害,减少外界对阴茎头的损伤,同时还可以分泌一些杀菌的酶,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早在“女娲”造人时,包皮就作为送给人类最特殊而又珍贵的礼物,研究表明在灵长类动物身体上,包皮已经存在了上万年,经过几千年人类不断的进化,经历了千锤百炼,仍然屹立不倒,足见其有足够存在的合理性。

早在

原始人时期,大部分狩猎活动通常要在深山老林里完成,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而那时候没有驱蚊液、电蚊香、花露水等等等等,所以经常会被各种各样的蚊虫叮咬。而作为男性全身最敏感、最易受到刺激的部位阴茎头,就特别需要包皮的贴身保护(被咬后也没有120呀)。虽然那时人类知道用兽皮或者毛发遮住私密部位(毛发的遮挡效果实在是……),所以,那时候没有包皮的男性,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大自然淘汰掉。

虽然到了现代,各种功能的内衣,三角的、平角的、莫代尔的……但是,无论朝代怎么更迭,江湖怎么凶险,包皮作为男生的御前带刀侍卫的地位却从没有改变。

02
包皮过长包茎是怎么回事呢?
1
包皮过长:

指包皮完全覆盖阴茎头及尿道口,但口挺大,很容易就能翻上去,完全显露阴茎头。外观看起来,就像阴茎穿了个“高领毛衣”。

2
包茎:

要是包皮口太狭小,没法翻转到冠状沟以上,就是包茎,你也可以理解成阴茎头穿了颈口很小的毛衣,小得阴茎头根本无法穿进去。

换句话说,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能不能翻开。能翻开的就是包皮过长,不能翻开的就是包茎。

刚出生的男宝,包皮口狭小,包皮与龟头之间还会有粘连,包皮难以翻开。这是因为在包皮和龟头之间存在与生俱来的粘连所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被称为生理性包茎。

到了3岁后,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阴茎的生长发育,包皮口逐渐松弛,包皮也开始自然退缩,包皮下积聚了很多上皮碎屑(包皮垢),逐渐将包皮与与阴茎头之间逐渐分开,并随着间歇性的阴茎勃起使包皮变得可以完全翻上。

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中国人群中3岁左右约90%的小儿可以将包皮翻上,而到17岁时则仅有不到1%的男性不能翻上。而包皮过长发病率7岁组为65.6﹪,11岁组为76.9﹪,15岁组为75.4﹪,22岁组为61.1﹪。

最早

有关包皮环切手术的记载出自古埃及,在第六王朝(西元前2345-2181)的浮雕陵墓壁画中记录了最早的包皮环切术的过程,那时候没有麻药,靠的仅仅是手里的石片作为手术的工具。当时流行着血吸虫病的古埃及,当时的人迷信认为包皮环切术可以预防这种疾病。历史学家发现,包皮环切术是由阉割手术发展过来的。

在古代的时候流行用头皮、手及一部分俘虏的身体器官作为战利品,后来发现这种做法对俘虏的损伤较大,无法把俘虏在以后作为奴隶来使用,就在有些地区逐步演化成了包皮环切术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把俘虏区分出来,又可以把他们当作奴隶使用而不影响其劳动力。

圣经中就记载了大卫给索尔王带回了200个包皮作为战利品,用以体现他的勇猛。

包皮环切术还和宗教有很大的关系。犹太教规定:每个犹太男婴在出生8天之后,家人要为之用石刀割损阴茎包皮,作为立约的标志。在犹太人中间,包皮环切术实际上是履行与上帝之立约、确定犹太人身份、进入婚姻许可范围的一种标志。

先知易卜拉欣曾奉安拉之命,要求其后裔所有男子都必须履行包皮环切术,所以作为易卜拉欣的后裔的阿拉伯人,便沿袭了包皮环切术这一礼俗。教法规定穆斯林男孩7岁~8岁或12岁时需举行包皮环切术。而在非洲,人们的主要考虑是如何繁衍后代、增强部落的实力,而包皮环切术被认为是提高男女生育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到底是哪个年龄最适合做包皮环切呢?传统手术、韩式手术、欧式微雕、激光切割、新型套环、吻合器……到底哪一种手术方式最好呢?包皮会影响阴茎发育吗?包皮手术是不是必须要做呢?欲知晓问题答案,请继续关注下期包皮那些事2割与不割,我们不见不散!

聂邯洛

邯郸市中医院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熟悉泌尿外科和男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主攻“修枪”手术;精通传统包皮手术,韩式、套环及吻合器包皮环切术,隐匿性阴茎矫形术,阴茎弯曲矫正术,阴茎延长术等,并且是邯郸市中医院以下技术的引入者和记录保持者,显微镜下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单孔腹腔镜双钩疝针注水分离小儿疝手术,单人操作包皮环切术。

本文是聂邯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