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习知识

涎腺病理——囊腺瘤

发表者:魏博 人已读

囊腺瘤

囊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主要以多囊性生长为特征,其上皮成分呈腺瘤性增生。内衬上皮常呈乳头状,少数情况为粘液性。又称单形性腺瘤、囊性导管腺瘤、无淋巴样间质的Warthin瘤、导管内乳头状增生、大嗜酸粒细胞囊腺瘤。

临床表现:

囊腺瘤约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2.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大小涎腺均可发生,其中腮腺及腭为好发部位。性别无明显差异。发生于大涎腺的囊腺瘤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物,界限清楚;发生于小涎腺的囊腺瘤为光滑的结节,类似黏液囊肿,表面可出现创伤性溃疡。影像学检查大多为良性压迫性改变,部分病例具有侵袭现象恶性表现。

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肿瘤为圆形或结节状。大小不等,中等硬度,局部有囊性感。包膜常不完整。剖面为灰白色或淡黄色,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腔,囊腔内有白色胶冻状物,可见乳头突起。

光镜观察,肿瘤细胞为立方状、柱状的腺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一般无异型性。立方细胞的胞浆嗜伊红,胞核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清晰。柱状细胞的核近腺腔面,类似于Warthin瘤中的柱状细胞。黏液细胞呈柱状、立方状或不规则的圆形,细胞较大,胞浆着色浅,呈小空泡状,胞核较小,大多位于细胞的基部。以上三种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腺管样、团块状和乳头状囊性结构。囊腔内面和乳头表面大多被覆有黏液细胞或柱状细胞,深面为立方细胞,有时出现局灶性大嗜酸粒细胞、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顶浆分泌细胞,甚至以这些细胞为主。部分囊腔上皮衬里消失,形成纤维结缔组织环绕的黏液池。囊腔内常含嗜伊红黏液、变性脱落的瘤细胞、炎细胞和泡沫细胞,偶见砂粒体和晶样体。纤维结缔组织乳头内有丰富的血管,囊与囊之间有少量间质。以大嗜酸粒细胞为主的囊腺瘤由于单层或双层大嗜酸粒细胞呈乳头状排列,相似于无淋巴样间质的Warthin瘤。肿瘤间质数量不等,无淋巴样组织,可发生玻璃样变。根据构成细胞,囊腺瘤主要分为两种亚型:

1,乳头状囊腺瘤:以立方细胞为主,排列成大的单囊性或多囊性结构和团片,囊腔内有许多乳头状突起,其中夹杂少量黏液细胞,有时为大嗜酸粒细胞。

2,黏液性囊腺瘤:以黏液细胞为主,排列成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样结构,很少形成团块和导管结构。内衬黏液细胞厚度比较一致,乳头状生长有限,囊腔内含丰富的PAS阳性黏液。

囊腺瘤通常有完整的或不完整的纤维性包膜,有时包膜内可见瘤细胞浸润。

囊腺瘤为良性肿瘤,由于包膜不完整或包膜内有瘤细胞浸润,少数肿瘤存在多发中心,术后容易复发。少数情况下有恶变。构成肿瘤之立方细胞或柱状细胞类似导管上皮细胞,黏液细胞为导管细胞不同方向分化所致,故推测此肿瘤可能来源于导管上皮。

本文是魏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