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术后如何随访才能不复发?
胃癌的全球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正在上升,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国。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发病率仅次于肺癌,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三。根据世卫组织全球癌症研究机构的估计,2018年胃癌的全球发病率约为103万,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5.72%;死亡人数约为78万人,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8.19%。据估计,到2040年,全球胃癌的发病率将增加70.1%,死亡人数将增加74.5%。目前,中国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预后较差。由于在中国尚未进行常规的胃癌早期筛查,因此早期诊断率较低。在诊断时,约40%的患者已进入晚期,常常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即使晚期胃癌以手术为主要手段进行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仍不到30%。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率高达40%-60%。但是,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不超过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因此,中国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短,预后较差。尽管这些患者大多数都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但手术后胃癌复发的风险仍然遵循相同的模式。
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来说,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是一种幸运。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清扫和辅助/新辅助治疗相结合,可以使相当多的晚期胃癌患者获得临床治愈。
但老实说,如果肿瘤深入胃部浸润或发生淋巴结转移,那么我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肿瘤的控制。那些无法通过外科手术处理的癌细胞将变成鱼,它们会从网上溜走并悄悄地卷土重来。
另一方面,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治疗,其质量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胃癌手术后的随访和监测是必要的。但是,没有足够的医学证据支持哪种随访策略是最好的。因此,应根据患者个体化和肿瘤分期的原则进行随访。
后续项目
血液常规:基本血液检查,监测血液成分的变化,并在发生贫血时及时进行干预。
血液生化:检测肝/肾功能,营养状况,微量元素,电解质等的变化。
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可以指示肿瘤是否在进展。
腹部超声/ CT:筛查肝脏和其他器官以及腹腔是否有肿瘤转移。
胸部超声/ CT:筛查肺转移。
胃镜检查:发现新肿瘤或原发性肿瘤复发,以及胃吻合口局部复发。
其他:仅建议对临床可疑复发进行骨扫描检查(ECT),PET-CT检查和MRI检查,但常规影像学检查为阴性。例如,如果CEA持续升高,但腹部CT或超声检查为阴性。不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随访方法。
随访频率
卫生委员会发布的《胃癌诊断和治疗规范》(2018年版)对胃癌手术后的随访有明确的建议。
其中,早期胃癌复发的风险相对较小,并且随访频率适当放宽:在手术后的第一年至第三年每6个月一次;在4至5年中,每1年一次。
晚期胃癌复发的风险更高,且随访也更深入:手术后的前1至2年每3个月一次; 3至5年的每6个月一次。
如果CEA或CA19-9的检查显示异常,请增加胸部/腹部CT检查。如果CT扫描阴性,则需要考虑使用更敏感的PET-CT或MRI扫描。
后续说明:
首先,按时跟进。尽管高频随访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这是及时发现和干预癌症复发的唯一方法。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过度检查和浪费医疗资源,随访的频率不应过高。总体而言,根据复发风险,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要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和检测肿瘤复发的敏感性。
其次,了解复发后的对策。手术后胃癌复发的风险始终存在。提前知道复发后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从各种角度出发。复发性胃癌主要通过全身治疗。其中,新的免疫联合化疗方案(PD-1 / PD-L1抗体+含铂化疗)比传统化疗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国内患者只能通过参加临床试验来使用这种疗法,并且临床试验要求只有那些在胃癌术后复发且未接受其他全身治疗的患者才能参加。如果患者知道得太晚,他们将错过这个绝对。很好的机会。这对于事先了解复发后的对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改善营养状况,适当运动。胃癌患者健康行为的胃癌诊断和治疗指南包括:终生保持健康体重;注意健康的植物来源饮食和治疗后遗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限制饮酒;并建议戒烟。
相关阅读:
本文是刘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