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凯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

发表者:李培凯 人已读

时值我国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国感染者数万,潜在感染者目前还无法预估,传播之迅猛,在人类健康史上颇为少见。此次新冠疫情的快速蔓延,给我们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人民群众的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比如以武汉市代表、各地随即响应的“封城”或半封城的战略,非常有效的减少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但也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在此背景下,儿童青少年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给各位家长做出以下建议,希望能在非常时期,维护好小朋友们的身心健康。

一、新冠病毒肺炎介绍:病因、流行情况、后果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非常普遍的一类病毒的统称。来自武汉的2019-nCoV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的感染。1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进行管理;同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

人感染后主要以发热(≥37.3℃)、乏力、干咳症状表现为主,严重症状则主要有呼吸窘迫、脓毒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目前研究发现,多数患者为轻中症,预后良好,发生重症和死亡的比例低,致病力低于2003年的SARS疫情,但传播力较强。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本次新冠疫情的致死率低于SARS,高于普通流感

从传播途径而言,目前认为新冠病毒肺炎的可能传播主要有:接触到可疑的被感染的动物、呼吸道传播、没有安全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传播、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用脏手触摸嘴巴/鼻子/眼睛等传播。至于气溶胶传播方式目前尚未证实。

如何预防新冠病毒肺炎感染:

1.保持手部卫生,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到公共场合及人群集中地方,一定要佩戴口罩。一般公共场合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足矣,若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则需要佩戴N95口罩;

3.不登门、不走亲、不聚会、不访友、闭门谢客;

4.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曲肘遮掩口鼻;

5.到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

6.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或蛋类;

7.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

在个人防护方面,注意科学、规范、适度、不恐慌。

二、新冠肺炎疫情孩子心理健康维护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期而至,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随之而来的情绪、思维、行为的一序列心理反应,以及身体相应的反应,这就是“应激反应”。在这次严重的疫情之中,没人能置之度外,进而成为全民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对于我们个人或群体因对各种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心理、生理的储备是我们应对诸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类的各种风险必要保障,但过度的、持续的应激状态也会导致个体出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比如常见的应激相关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恐惧、疑病、睡眠障碍、物质(如酒精、香烟)滥用等等,以及导致一些心身疾病的发生或加重。而儿童青少年因为心理发育成熟度还不高,对这些灾难性事件的心理承受度较差,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孩子们会变得胆小、恐慌、行为退缩、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创伤性体验、攻击行为等等。

因此,在目前疫情还处于艰难时期,以及以后疫情完全控制或消灭以后,家长、老师都需要持续关注孩子们心理健康问题,在抗疫的同时,也维护好孩子们的健康心理,以免目前的创伤性体验持续影响孩子,甚至在很多年以后还影响孩子们的心理生理健康。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

1.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而不是灾难性思维应对灾难性事件。坚信灾难事件只是暂时的,在各国、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疫情终将结束。无论多久,全社会最后终将恢复平静和安宁。父母应该自己先保持积极乐观,才能够给孩子带来乐观和信心。

2.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在目前疫情处于胶着状态时,大多数民众也较为恐慌,但尽量保持镇静,尤其作为孩子们最重要的依靠和心灵支撑,家长们应尽量保持重视(疫情)但轻松的心态,因为孩子最善于体验到家庭氛围,最容易跟随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而处于恐慌状态。

3.防护性措施适度。作为一个传染性疾病,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个人防护是切断疾病蔓延的最有效措施,但尽量在政府及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防护,避免过度防护,甚至一些道听途说的预防、防护措施,过度的防护措施不仅对切断疾病传播没什么价值,相反会加重恐慌氛围,甚至造成一些群体性事件。

4.减少过度的信息摄取。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海量的信息为我们带来快捷、高效的社会,但很多负面的信息也会影响到我们社会。在目前全社会对疫情高度重视时,官方消息、各种自媒体信息铺天盖地,应该尽量少让孩子们摄取此类信息,尤其是一些会导致负性情绪的信息,以及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或谣言。而家长们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讨论疫情,更不能以疫情来恐吓孩子。

5. 行为方面。尽可能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规律睡眠、饮食,按部就班学习和生活,因地制宜的运动和锻炼、游戏,在非常时期,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尽量正常化的生活模式。从心理学层面而言,正常的行为模式也会给孩子带来积极、正向的情绪。

(二)孩子出现应激相关障碍怎么办

首先,家长要注意从言语、情绪、行为等方面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果儿童青少年已经出现过度的焦虑或其他情绪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注意转移、认知矫正、运动、家庭游戏、一些放松训练等来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

1.注意转移。当孩子注意力专注于新冠肺炎病毒及疫情而无法转移时,家长可以用一切措施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比如不让孩子接触到疫情相关信息,不在孩子面前讨论疫情相关话题,给孩子放一些轻松的音乐、看一些喜剧片,和孩子进行一些游戏。当孩子主动询问疫情时,注意转移话题,避免孩子注意力持续专注于这个话题。

2.认知矫正。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他/她对这次疫情往往是悲观的、妖魔化的(比如有的孩子会认为病毒就像恶魔一样漂浮在空中,甚至在睡觉时都“感觉”到病毒这个大怪兽好像在窗子外游荡),此时应该给与孩子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同时给与孩子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病毒不可怕,我们暂时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科学防护、积极治疗,最终终会战胜病毒,我们的生活最终都会恢复平静。

3.家庭游戏。因为疫情防治需要,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目前都不能外出,正好有充裕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一些家庭游戏、亲子游戏,一方面可以极大转移孩子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很好的维护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对疫情结束后家庭关系的维护和保持也有积极的作用。

4.放松训练。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展。如果因为不方便出门无法求助,也可以进行一些瑜伽、冥想、太极等类似的训练甚至普通的运动锻炼,也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已经明显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时,则应该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避免症状的持续化、慢性化

本文是李培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