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斌
副主任医师
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
皮肤科
马拉色菌毛囊炎
3557人已读
是由马拉色菌在毛囊内过度生长引起的毛囊及其周围炎症病变。常见触发因素有系统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广谱抗生素、妊娠、局部封包等。
诊断:典型皮损的临床表现,挤出毛囊角栓,做真菌荧光镜检阳性,或培养分离到马拉色菌。
治疗:轻者外用抗真菌药为主,用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洗澡,先保留15-20分钟后再清洗,外用包括咪唑类三唑类及丙烯胺类抗真菌乳膏或溶液。对皮疹数目多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200~400毫克每天,疗程4~6周以后可改为每月服一次伊曲康唑200~400毫克联合用2%酮康唑或二硫化硒洗剂,每周一次,保持培养阴性状态可防止复发。
预后:1.药物治疗只是将菌量抑制到发病阈值之下,而不能永久清除即“根治”,避免触发因素有利于减少复发。2.由于毛囊从炎症反应状态恢复到正常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故皮损治愈一般需1~2个月,毛囊才会逐渐变平,遗留的色素沉着则会持续更长时间。

本文是周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