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王长友 人已读
1.面对新冠肺炎,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较高风险?
新冠肺炎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相对而言,老年人和本身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预后较差。
恶性肿瘤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在治疗期间,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在内的治疗方式,都有可能降低肿瘤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国内已有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尚不能确认恶性肿瘤患者是否比正常人群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由于自身抵抗力和身体机能较差,一旦合并感染,治疗和康复都更加困难,近期接受过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2.恶性肿瘤患者应如何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要想更好地区分恶性肿瘤导致的发热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疫区、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接触史,同时也需要对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具有一定了解。
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其确诊方法主要为肺部出现炎症改变和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3.疫情防控期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必须马上进行吗?
在不影响肿瘤预后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主管医师建议,适度延长治疗时间或改变当前治疗策略;非急诊手术治疗且病期较晚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与主管医师协商延期手术治疗;对经综合治疗处于缓解期的恶性肿瘤建议暂缓手术治疗;为避免长途旅行过程中发生聚集风险,建议恶性肿瘤患者尽量选择就近医院诊治;对于年迈、体质虚弱、多次化疗免疫低下的患者,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化疗药物剂量或化疗周期;对于手术恢复顺利、无明显不良预后因素的结直肠癌患者,可适度延期化疗;配合医院及各科室做好病区内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严格限制家属探访,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4.面对疫情,肿瘤患者如何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几率?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来传播,其通过咳嗽、打喷嚏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是非常有限的,一般在1至2米范围内,而且从人体出来后很快沉降,基本不会存在于空气中。但沉降后的病毒在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如果条件适宜,存活数天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免疫力较低的肿瘤患者应更加注意避免与疑似感染患者及有武汉接触史的人员接触,减少前往医院就诊或其他原因外出次数,回避人群聚集场所。如需外出,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全程正确佩戴口罩。
5.有关研究报道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可能,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粪口传播是指人们饮用病毒感染患者粪便污染了的水,或者污染了的食物而导致该病毒疾病传播。钟南山院士曾在采访中提到,不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但截至目前,尚未真正发现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病例。
但对于经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而言,术后消化道黏膜破损、黏膜防御功能降低,免疫力低,经粪口传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可能会高于健康人群。因此,对行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需高度警惕粪口传播风险,保证健康饮食及个人卫生清洁。
6.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在日常生活习惯上应注意哪些?
肿瘤患者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期间免疫力低下,增强免疫力、规避免疫抑制、减少接触风险,都是肿瘤患者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则。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