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癌痛患者教育系列文章(八)认识疼痛

发表者:李志刚 人已读

像打嗝一样,疼痛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之一。如果疼痛不是持续出现,我们不会花费心思去想这回事。大多数患者在被问及疼痛症状时,都会认为疼痛是无关痛痒的小事。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认识到疼痛的重要性,以便你能向医生提供更多他们所需的信息,使针对疼痛的治疗更加有效。

疼痛是由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但是,一个人对疼痛的感知究竟有多强烈,取决于他或她的心理状态和其他倾向与特质(下文将列举一二)。

从根本上讲,疼痛包括两个基本的过程:(1)感觉过程,与疼痛信号(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从损伤部位或有潜在损伤的部位传递至脊髓和脑(二者共同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转导过程相关。科学家使用伤害感受这一术语描述这一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化学物质,激素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控(平衡)。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正在火热的进行中。产生于损伤部位的信号在脊髓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最终在大脑的特定位点汇集,并在那里被解读成疼痛。(2)反应过程(有时也称为情感或情绪过程),与个体对疼痛的反应有关,常取决于个体的疼痛阈值和对疼痛的耐受性。疼痛阈值指的是个体认为能够引发疼痛的刺激强度;疼痛的耐受性说的是在个体认为体验到疼痛时,不愉快的感觉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个体对疼痛的感知还依赖于个体对这种不愉快的感觉的过滤,加工或曲解,已有的观念、过去的经历都会影响这些过程。例如,沮丧或焦虑患者的疼痛阈值常常较低。其他因素如年龄、种族等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一些研究发现,老年人以及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的患者需要更多的止痛药物;亚洲人需要的吗啡剂量较白种人低。

此外,疼痛发生的背景因素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曾经的癌症或疼痛体验、疼痛的代价影响个体对疼痛的感知。如果一位乳腺癌患者曾经目睹亲人在巨大的痛苦中离世(因为乳腺癌),她可能对疼痛非常敏感,因为恐惧已经在她心中深深扎根;一位收入丰厚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受到严重伤害,但是他可能不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因为他想到的是巨额的红利,他相信这种疼痛并不会威胁他的生命;与此相似,母亲生孩子时的疼痛与癌症患者的疼痛对个体的意义迥然不同。大多数时候,癌症患者的疼痛都是容易治疗的。但是,在与肿瘤的抗争中,对疼痛的抱怨常常被视为怯弱的表现,让人觉得脸红,所以针对疼痛的治疗常常被忽视。如果疼痛与肿瘤的进展相伴而生,有些患者可能已经不适合进行化疗,但是因为对疼痛的关注,有些医生和患者仍会坚持化疗,此时的风险要远大于获益。

在临床咨询中,疼痛可能是第二大常见的症状,仅次于感冒症状,但是它总是被忽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因为疼痛几乎总是由其他原发疾病引起,我们总是将疼痛看成是身体善意的提醒,治疗的重心很容易转向别处。过去,没有人专门负责疼痛的治疗,患者常常疲于奔命(从初级保健医生到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会感到沮丧,无望,觉得自己被社会遗弃。幸运的是,这种情况在今天已大有改观!现在,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接受高级培训获得疼痛治疗资格的认证;而且,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主动的报告疼痛症状,尤其是与癌症相关的疼痛,它们也得到了医生更多的关注。

疼痛不能通过化验或X-线检查等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观察者很难准确把握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医生没有办法知道患者的疼痛究竟起源于何种程度的躯体或心理伤害。但是,许多医生都赞同这样一种观点:无需对疼痛产生的原因进行精确的比较,无论哪一种处于主导地位,疼痛都需要积极的处理。科学家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疼痛属于身心疾病:不管疼痛如何发生(躯体或心理因素引起),疼痛都是一种真实的体验,应该将其视为疾病的征兆。当患者抱怨疼痛时,医生都应当认真对待,即使疼痛病因不明。

stock-photo-659378269.jpg

本文是李志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