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双白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面部填充案例】脂肪精雕改善“牙套脸”特征

发表者:周双白 人已读

近来牙套脸广泛被求美者所熟知,这是一种牙齿矫正期间由所带牙套引发的一种脸型变化,主要表现为面颊及太阳穴凹陷,颧骨突出。牙套脸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口腔正畸中也没有专业的说法,只是用来概括部分患者带牙套后脸型产生的变化。也就是说,牙套脸的真正成因并不是戴了牙套,那么牙套脸的真正成因是什么呢?

1.咀嚼肌萎缩

如下图所示,左边为颞肌,右边为咬肌浅部,它们都属于咀嚼肌。在戴牙套初期,我们咀嚼食物时会有一定的不适感,牙齿很容易出现疼痛酸软症状,这会使我们不得不进食一些像粥、面条等松软的食物,这样一来我们咀嚼肌食物的频率降低,咬合能力大大削弱,咀嚼肌也就随之萎缩变小,造成面颊凹陷,变成“牙套脸”。

2.体重下降

很多患者因为进食不便,所以干脆减少进食频率来避免吃东西时的不适感,所以戴牙套后不少人会变得比原来消瘦。脂肪的流失同样也体现在面部,这对于面部脂肪较多的患者是件好事,但如果患者本来面部脂肪就不多,那戴了牙套后很大几率会变成“牙套脸”。

3.自然衰老

除此之外,由于一般年轻女性矫正选在20-30岁之间,25岁以上就会开始面临面部脂肪流失和皮肤弹性下滑的问题,那么在矫正的两三年时间内再加上咀嚼肌萎缩和变瘦的原因,变成“牙套脸”的几率就更大了。

所以说,戴牙套不一定就必然变成牙套脸,只要戴牙套前采取措施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牙套脸的产生。想要戴牙套正畸的小伙伴们注意了,如果你年纪在25岁以上,原本面部脂肪较少,颧骨也相对突出的话,那么你们已经属于“牙套脸高发人群”了,戴牙套前要和自己的正畸医生详细沟通,选择合适的矫正器和矫正方法,避免 “牙套脸”的产生。戴牙套后,自我有意识地多锻炼咀嚼肌也非常重要,平时吃饭时可以摘下牙套,或者多吃一些韧而不硬的食物。

如果你的牙套脸特征已经显现,也不用过于担心,年纪尚轻的患者在牙齿矫正结束后,咀嚼肌重新得到锻炼,牙套脸症状会逐渐自行缓解。25岁以上的患者由于面临自然衰老,症状缓解的程度可能较小,但后续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我们可以采用自体脂肪填充、玻尿酸填充等医美方式来帮助弥补脸型缺陷。

下面这个案例的主人公,便是通过自体脂肪填充找回了完美脸型。虽然她没有戴过牙套,但是有牙套脸的特征,重点在于她的太阳穴凹陷及颧骨突出上。生活中天生就是这种脸型的人不在少数,上面部干瘪,颧骨高,较易显老,而且很挑发型,平日里需要挑选蓬松感较强的发型来修饰。

自体脂肪填充用吸脂技术采用细针从身体的腰、腹、臀、腿等脂肪丰厚的地方吸出少量脂肪,再将脂肪精确地打入太阳穴处,使太阳穴变得饱满圆润。填充完后,姑娘的上面部整体呈现处一个弧形,较先前的不规则形状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时候姑娘再搭配发型或者选择妆容,就会随心所欲很多,不用想尽方法弥补太阳穴凹陷的缺陷,随便打扮一下就显得比之前年轻不少。

xian3.jpg

脂肪填充一般一次就可以取得较大的改善,然而牙套脸涉及颞部、太阳穴和面颊多部位,难免需要多次填充来达到最佳效果。面部脂肪填充手术的次数是和患者术后的脂肪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如果脂肪成活率较高,一次手术就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果脂肪成活率较低,就需要进行多几次手术。这时,患者做好术后护理对提高脂肪的存活率来说非常重要。

做完面部填充后,我们最好尽量少做大笑等夸张表情,避免填充部位过多活动造成脂肪消耗;术后3个月内忌口,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过敏反应,造成皮肤的瘙痒红肿;面部填充痕迹非常隐蔽,但也要保持创面的清洁和干燥,做好抗菌抗感染工作。

本文是周双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