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窦肇华
窦肇华 主任医师
北京家恩德运医院 遗传咨询科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遗传简介

7195人已读

一、概述

带型营养不良(LGMD)是一组遗传模式和临床症状具高度异质性的常染色体遗传性营养不良LGMD的遗传模式有显性与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占34%显性遗传约占14%散发病例约占52%。病变主要累及肢体近端。首发症状常为骨盆带及肩胛带肌肉萎缩 下肢近端无力等。通过遗传模式、基因突变位点、受累蛋白的自然结构等可特此型与其他类型肌营养不良症相区别。病情进展缓慢,平均于发病后20年左右丧失行动能力。目前尚无法根治。发病率约为1/10000

二、临床表现

儿童、青少年或成人期发病,发病年龄差别大,从幼儿到50岁均有发病,男女均可患病。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及萎缩;首发症状常为骨盆带及肩胛带肌肉萎缩,腰椎前凸,上楼困难,步态呈鸭步,下肢近端无力,上楼及从坐位站起困难;膝腱反射比踝反射早消失;抬臂困难,出现翼状肩胛:头面颈部肌一般不受累,有时可伴腓肠肌假性肥大;病情进展缓慢。肌电图和肌活检均显示肌原性损害,血清肌酶常显著增高,但通常低于DMD型的水平,心电图正常。

三、临床关键点

1.缓慢进行性加中的对称性肌无力与萎缩是其特征性临床表现。

2.该病的临床诊断依靠详细的家族史、血清酶测定、肌活检与肌电图检查。

3.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约有1/2的病人为散发。

4.基因诊断是确诊该病的重要手段。

5.预防该病发生的惟一有效手段是产前诊断;明确基因诊断是产前诊断的前提。

6.本病要与DMD及面肩肱型及营养不了鉴别。

7.对症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四、分类

根据该病的遗传方式,分为LGMD1型与LGMD2型。1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每一型有根据基因异常不同再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确认的亚型有24个,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新的亚型还会不断的增加。

1型有8个亚型,其致病基因与染色体定位见下表。

微信图片_20191112145221.jpg

2型有16个亚型,其致病基因与染色体定位见下表。

微信图片_20191112145236.jpg

五、遗传咨询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做相应的基因检查。

2.按照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进行遗传咨询。

3.如果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的父母之一有患者,他们再生育时,后代中有1/2的为患者,1/2的为正常人。

4.如果患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父母均为该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他们再生育时,其后代中的患者为1/41/4的为正常人,1/2的为基因携带者。

5.产前诊断,必须在明确了致病基因的基础上进行。

窦肇华
窦肇华 主任医师
北京家恩德运医院 遗传咨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