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子云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有哪些?

发表者:熊子云 人已读

1、耳硬化症:女性多见,多为双侧,渐进性听力下降,无中耳炎病史。查体:耳廓、外耳道、鼓膜均正常,有时可见Schwarts征。纯音测听:多为传导性聋,可为混合性聋。盖来试验:多为阴性,也可为阳性。鼓室图:“A”型或“As”型。咽鼓管通畅。颞骨CT未见明显异常。

2、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多为青少年传导性聋,可单侧或双侧,可偶然发现或长期听力差,耳聋为非渐进性。查体:耳廓、外耳道、鼓膜均正常。纯音测听:传导聋,骨气导差35-55dB。鼓室图:“A”型或“As”型。咽鼓管通畅。颞骨CT未见明显异常。

3、中耳炎性病变及后遗症:

鼓室硬化:患者既往中耳炎病史包括:长期慢性耳流脓史(干耳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病史,反复分泌性中耳炎曾有鼓膜置管术史。渐进性听力下降。查体:鼓膜完整但浑浊、增厚,有形状各异的钙化斑。纯音测听:传导聋或混合聋,骨气导差较大,一般大于30dB。一般咽鼓管功能差。颞骨CT扫描:乳突多为板障型或硬化型,鼓室及听骨链周围可见硬化灶,无骨质破坏。

鼓膜完整的粘连性中耳炎:既往有分泌性中耳炎病史,咽鼓管功能不良,可为进行性听力下降,伴耳闷堵感。查体:鼓膜明显内陷,可见鼓膜紧张部几乎全部与鼓室内壁粘连或部分与内壁粘连,鼓膜可混浊、增厚,出现萎缩性瘢痕或钙化斑,松弛部常有内陷袋。纯音测听:传导性聋。颞骨CT:鼓室内可见网织状或细条索状阴影,听骨链可被软组织影包绕,乳突气化大多不良。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胆固醇肉芽肿是一种含有胆固醇结晶和多核巨细胞的肉芽肿,发生于鼓窦、乳突或鼓室内者,称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本病多见于中青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一般仅单耳发病。临床表现:耳内闷胀或闭塞感,听力逐渐下降,呈传导性或混合性聋,伴耳鸣。鼓膜呈蓝黑色,明显内陷或外膨。不明原因的耳内出血,每次量不多,早期,听力下降不明显,可有耳鸣。

4、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先天性胆脂瘤来源于与形成原始脊索相同的外胚层,这种外胚层胚胎细胞残留可发生于颅骨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颞骨。早期可无症状或以传导性耳聋就诊。查体:鼓膜完整后方出现白色团块影,以镫骨周围为主,无内陷袋及可疑穿孔痕迹。

5、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有明确外伤史后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面瘫。查体:可表现为外耳道少量血迹,鼓膜完整,鼓室内有或无积液。纯音测听:传导聋或混合聋。鼓室图:Ad型曲线。颞骨CT可见骨折线。该患者无明确外伤史后听力下降,以此可鉴别,术中可探查镫骨底板是否活动。

6、中耳肿瘤:

鼓室体瘤:是一种起源于化学感受器的血管瘤样肿瘤。临床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轻度传

导性耳聋和耳部闷胀感,晚期可出现眩晕、面瘫,后组颅神经瘫痪和Honer综合征;鼓室后下可见深红色或蓝色肿物,突入耳道的肿物常呈息肉状或肉芽状,触之较硬,易出血。

面神经肿瘤:原发于面神经鞘膜的肿瘤,又称为神经鞘膜瘤或雪旺鞘膜瘤。可发生在全程面神经的一段纤维上,但以膝状节周围出现较多。肿瘤生长很慢,长期可无症状。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面瘫,听力减退,累及前庭可有眩晕平衡障碍。


本文是熊子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