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朱晓华 三甲
朱晓华 主任医师
江西省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

5563人已读
  •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占住院儿童CAP的10%-40%,是儿科医师广泛关注的临床问题

  • MP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 MP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有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夏秋季高发

  • MPP好发于学龄前儿童,MP进入体内不一定均会出现感染症状

  • MPP临床表现:呼吸系统表现+其他系统表现

  • MPP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及以上,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加重者,可考虑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

  • RMPP年长儿多见,病情较重,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肺部病灶范围扩大、密度增高、胸腔积液,甚至有坏死性肺炎肺脓肿

  • MP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被认为是RMPP发生的原因之一,MPP混合感染发生率可达30%-60%,混合感染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和其它非典型病原体。

  • 研究表明MPP患者混合感染情况的存在,与MPP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很可能是RMPP的原因之一。因此,临床上RMPP病例中,特别是出现典型的细菌感染征象,如血白细胞、CRP急剧升高、坏死性肺炎肺脓肿、液气胸的,均应考虑是否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应及早同时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

  • 人体感染MP后, 首先出现IgM 类抗体,IgM 类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 周后出现,3~6周才到达高峰, 后逐渐降低,可持续数月。 IgG类抗体于感染后20天左右出现,感染一个月左右达高峰,在体内可维持1.5~2年。单次MP抗体滴度≥ 1:160可作为诊断MP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参考。恢复期和急性期MP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或减低时,可确诊为MP感染。

  • IgM抗体在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抗体的能力较低,可能出现假阴性或低滴度的抗体,因此评价结果时需要结合患儿的病程及年龄综合考虑。

  •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目前治疗儿童MPP的首选抗菌药物

  • 阿奇霉素每日仅需1次,使用天数较少,生物利用度高以及细胞内浓度高,依从性和耐受性均较高,已成为治疗首选

  • 阿奇霉素用法:10 mg/(kg·d),qd,轻症3 d为1个疗程,重症可连用5~7 d,4 d后可重复第2个疗程

  • MP对呼吸道黏膜上皮完整性的破坏可能为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创造条件,若有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证据,则参照CAP指南选择联用其他抗菌药物

  • 普通MPP无需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

  • 急性起病、发展迅速且病情严重的MPP,尤其是RMPP可考虑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

  • 对MPP急性期患儿,如有明显咳嗽、喘息,胸部x线显示肺部有明显炎性反应及肺不张,可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 如果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考虑使用丙种球蛋白

  • 根据病情选择支气管镜

  • 并发症的治疗

朱晓华
朱晓华 主任医师
江西省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