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寒论98条之理解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得病六七日”,说这个病程较长。“脉迟浮弱”,是气血不足于外的一种证候。“恶风寒”,表证仍在。“手足温”一般就是候里有热。在这里至少说明里热不严重,是一个轻证,但“医二三下之”,就是连续的下法,这肯定就是误治了。误治以后就出现了下边诸多的症状,“不能食而胁下满痛”,这个都是少阳病比较典型的症状反应。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不欲饮食”和“胸胁苦满”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但是从病机上讲,少阳病的“不能食而胁下满痛“ 是由于半表半里的热造成的,脉象显示气血不足,又经过二三下之之后,人还会出现半表半里的热时相对比较少的,这种“不能食而胁下满痛”的病机应该是由于用了寒下之法造成寒造成的虚寒了,“面目及身黄”,就是黄疸。寒湿内盛也可以造成黄疸,不止是湿热。再加上“颈项强”,这个“颈”指的就是咱们这个颈部的两侧,“项”是指的后边,在这“颈项”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成是少阳与太阳合病的这么一种症候。
结合以上症状,这多么像少阳证小柴胡汤证。这 “小便难”,小便难是停饮的症状。实际上应该是特别像三阳合病,同时又有停饮,并且还引发了黄疸的这种病,事实上不是阳性病了,是陷入阴性病了,是寒性病了,不是热性病了,出现“与柴胡汤”以寒治疗寒,当然”后必下重” 寒湿下注!本渴,饮水而呕者,食谷则哕”这种喝是由于寒湿所致,也就是水液分布不均造成的,有点类似五苓散的喝,当然柴胡汤治疗只会寒上加寒,食谷则哕!此条给我们的意义是小柴胡汤证一定要辨别寒热。
本文是刘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