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文开 人已读
食物过敏的发病在全球呈逐年增高趋势,人类几乎可以对任何食物过敏。据统计,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和小麦,这8种食物过敏原大约占到了总体反应数的90%。佳佳食用的腰果既属于坚果的一种,而坚果、花生、贝类在儿童食物过敏的自然病程中仅有很低的缓解率,会持续到青春期或成年。过敏通常食物过敏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对食物蛋白质的一种异常反应。这些异常反应是通过体内一类特殊的抗体(免疫球蛋白E,即IgE)或免疫细胞产生症状的,因此我们常常据此将食物过敏分为两大类: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常常是速发型的,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到2小时内发作症状。当IgE与特定食物蛋白质结合时,组胺等化学物质就会释放到体内,引发各种症状,可能出现全身瘙痒、皮肤潮红、风团、口唇或眼睑肿胀、吞咽不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头晕、黒矇,甚至出现严重的喉头水肿、低血压休克而危及生命。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则常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包括反复呕吐、慢性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或吞咽困难。这类食物过敏通常需要仔细的问诊,依赖于病史进行诊断,有时还需要变态(过敏)反应科和小儿消化科共同会诊,并进行内窥镜检查来帮助诊断。
一、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除了食物过敏以外,医学上将那些不涉及免疫系统,且通常不是食物蛋白质引起的食物不良反应,称为“食物不耐受”。比如乳糖不耐症,这是因为机体因各种原因缺乏乳糖酶来消化牛奶中存在的乳糖,而导致的一种代谢紊乱,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牛奶后的腹胀、腹部不适和腹泻。这类情况主要通过病史诊断,有时偶尔需要进行氢呼气试验确诊,并不需要进行食物过敏原的检查,这类患者也不需要完全戒断乳制品,只需要进食无乳糖制品就可以了。
二、食物不良反应≠食物过敏
其他食物可能由于含有某些化学物质而具有药理作用。比如巧克力、阿斯巴甜、味精、硝酸盐/亚硝酸盐、酒精和咖啡因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偏头痛、心慌、皮肤潮红或各种情绪变化等不适症状。这些反应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由于同样缺乏可用于确诊的测试,诊断主要依赖于问诊和观察
另外一类食物不良反应也可能是毒性作用的结果,例如来自错误处理或变质的食物。食物中毒引起的皮肤或胃肠道症状可能类似于过敏反应。然而,食物中毒反应常会同时影响数人,而如果再次食用经过正规处理的同种食物,则不会出现不良症状。
食物过敏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避免食用致敏食物以防发病和急诊抢救仍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措施。因此,精准的诊断非常重要。皮肤点刺试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和食物激发试验这三种方法结合询问病史,才是正确的诊断方法,不推荐采用食物过敏原特异性lgG检测方法。
而对婴幼儿食物过敏不必过于恐慌,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消化道黏膜逐渐发育完善、免疫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对某些食物如鸡蛋、牛奶、小麦、大豆,过敏会渐渐耐受。
危及生命的严重食物过敏,其抢救黄金期只有半小时甚至数分钟,必须在窒息、休克等现象发生之前,通过肌肉注射肾上腺素施救。肾上腺素可以在短时间内收缩全身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回心血容量,迅速提升血压。
三、认识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很重要
一般过敏性休克都会出现皮肤表现,如皮肤潮红、荨麻疹,并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个或多个器官的症状,以下任何一项均属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1.皮肤潮红(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2.嘴唇、舌或腭部痒,刺痛,水肿
3.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
4.眶周痒、红、肿,结膜红肿
5.嗓子痒,发紧,声嘶,喘鸣
6.胸闷,气短,咳嗽,喘息,紫绀
7.恶心,腹痛,呕吐,腹泻,吞咽困难
8.头晕,倦怠,心悸
9.焦虑,烦躁,意识模糊
10.晕厥,血压下降,尿失禁,大便失禁
11.部分患者在过敏性休克发作前会出现前驱症状,例如:
• 脸、唇或眼部肿胀
• 皮肤潮红或荨麻疹
• 腹痛、呕吐
有一些因素会加重过敏反应的严重性,包括运动、酒精、药物等,食物过敏受进食的份量和烹调方法影响。
四、如果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发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严重食物过敏发生后,三招可帮你自救
1.采取合适的体位很重要
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后,应该首先做什么?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立刻卧倒”。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过敏的患者出现过敏症状后,第一反应是立刻跑去买或者寻找抗组胺药物,结果因为直立体位导致大脑供血进一步减少头晕加重而无法维持站立导致摔得头破血流。实际上,根据关于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发生过敏反应后一定不要慌张,尤其要避免到处奔跑,应立即采取平卧体位,最好能采取头底脚高的“休克体位”,有利于保证人体“司令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供血,以免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失去宝贵的自救时机。急性过敏反应发生的时候,患者往往是有“前兆反应“的。例如,手足心发红发痒,颈部红斑等
到出现休克之间,会有5-30分钟的时间,可以自己或者请家人打120急救电话。
2.救命要靠肾上腺素
对于严重过敏的患者,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均无助于过敏性休克治疗,肾上腺素才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的首选用药。一旦发生,应该尽快给与肾上腺素注射。当然,过敏发作的严重程度和进食的量是相关的,而且严重的过敏患者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轻度过敏的患者,少量进食过敏原,并不会每次都导致严重的发作。所以应该随身常备口服的抗组胺药物(例如西替利嗪等)和支气管扩张剂(万托林),在轻度发作者(例如仅仅表现为皮疹,轻微呼吸困难),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轻微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出现皮疹或呼吸困难不缓解,应立即就近急诊处理。这里强调就近,
因为就过敏性休克的治疗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过敏会造成呼吸道阻塞和呼吸困难
同时也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造成休克这些都是危及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症而心脏和大脑对缺血缺氧是非常敏感的时间长了可能造成不可逆性病变。在美国,每年有数千人死于过敏性休克,而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就是没有及时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注射治疗可以很快逆转过敏反应,其他药物都不能有同样的立竿见影的效果,除非正在口服倍他乐克(这是肾上腺素注射的禁忌证),所有过敏性休克患者都应该使用肾上腺素。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过敏性休克治疗,首选肾上腺素
过敏性休克治疗,首选肾上腺素
过敏性休克治疗,首选肾上腺素
3.精准诊断过敏原,预防复发
对于出现过严重的食物过敏患者而言,明确过敏原是急救处理后应该立即准备着手做的事情,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只有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才能正确地采取避免措施,这是预防过敏复发的关键。在进食前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对自己过敏的食物不同的表现形式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除了“明面”上的食物过敏原,食物过敏患者应警惕“隐性”过敏原暴露和过敏原“污染”,
总之,发生过敏时,三招帮你自救
1.第一时间选择休克体位
2.治疗首选肾上腺素
3.精准诊断过敏原,预防过敏反应再次发生
文章参考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