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陶俊 人已读
最近一个兄弟医院有个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主管医生找到我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郑俊猛教授团队,准备转过来我们科室治疗,中途患者反悔,自己回家了!对于这种病人我们深深为患者捏了一把汗,正所谓“不知者无畏”,因为不知道,所以无所畏惧,殊不知这种疾病有多可怕!下面小陶医生就该疾病和各位病友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哪些危害?如果得了需要怎么治疗?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在我们心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往往是以瓣膜的感染为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多见。
我们的心脏,有四个瓣膜(相当于单向阀门),主要作用是能让血流随着心脏收缩,顺着规定的方向前进,限制血流不能反向流动。我们心脏外科最常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就是细菌定植在瓣膜上,侵蚀破坏瓣膜。
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哪些危害?
一旦得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定植在瓣膜上,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1)容易并发左心功能衰竭:细菌感染侵蚀瓣膜,破坏瓣膜的结构,使得原来的“单向阀门”作用彻底被破坏,以我们手术的病人为例,这个病人是一个二尖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的过程中,二尖瓣关闭左房和左室的通路被关闭,左室的血液将被排出心脏。心脏舒张过程中,二尖瓣开放心房和左室的通道打开,左房的血被排进左室。
二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被破坏,心脏在收缩情况下,二尖瓣关闭不全,左房左室通道仍然开放,左室的血液部分反流到左房,左房同时又要接受肺动脉过来的血流,整个左房的容纳血液量和压力增大,同时舒张情况下,过多的左房的血液涌入左室。导致左心的负担过重,就相当于心脏在超负荷运转,非常容易发生左心功能衰竭。很多病人往往表现为咳嗽,喘气,躺不平,呼吸困难,甚至严重可有“濒死感”。
(2)容易播散细菌:心脏作为人体的“发动机”,所有的血液都需要经过心脏,细菌定植在瓣膜上,就相当于心脏里面有一个“感染灶”,每一次心脏的跳动,每一次血液的流动,都有可能把细菌带到全身各个重要的器官和组织。很多病人往往表现为败血症,高烧不提。
(3)感染性赘生物的脱落: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是包含细菌的菌栓以及一些纤维素等构成,质地非常脆弱。我们按平均每分钟心脏跳动80次计算,一天24小时,我们的心脏平均会跳11万次,每一次的心脏跳动都会伴随被感染的瓣膜甩动,都有赘生物脱落的可能性。
赘生物脱落离开心脏后,第一站就是来到我们的供应大脑血管!一旦发生赘生物脱落梗塞脑血管,那就意味着“中风了”,但这个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中风,而是包含细菌团块的梗塞!脑梗塞发生的时候极有可能伴随脑脓肿颅内感染的可能性!
其次赘生物的脱落离开心脏后,可能随着血流梗塞我们腹腔重要的器官和组织:肠系膜上动脉的梗塞可能导致肠道的坏死,肠道菌群的异位导致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死亡率极高;肾动脉的梗塞会出现血尿以及肾脓肿,严重的大面积梗塞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下肢远端动脉的梗塞可以导致下肢的缺血坏死,严重可能需要截肢。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内科治疗
内科治疗:内科治疗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的基石,包括抗感染治疗和抗心衰治疗两部分。对于轻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细菌的毒力和侵袭性不强,瓣膜结构破坏轻微,在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下,可以内科保守治疗。所有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包括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必须接受抗感染治疗往往需要6-8周规律的抗感染治疗,才能将细菌彻底杀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对于瓣膜破坏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无法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需要接受外科治疗。外科治疗的原则就是彻底清除感染的瓣膜,恢复感染瓣膜的单向阀门作用。这类患者往往需要接受瓣膜置换。
一旦有赘生物发生脱落,也就证明了这个赘生物不稳定,随时可能再脱落!一旦有体循环栓塞的证据,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就到了危急时刻,必须接受急诊手术!避免赘生物脱落中风的灾难性事件发生!
但同样是赘生物脱落,脑梗塞后新生的毛细血管形成,修复脑组织的过程中的由于早期毛细血管比较原始,很容易破裂出血,但因为心脏手术必须接受全身肝素化,梗塞后脑出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出现脑中风的情况,手术需要推迟到梗塞后2周以上才能进行,但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又必须冒着赘生物继续脱落的风险。往往这类患者手术的死亡率极高。
结束语
生命的可贵在于只有一次!讳疾忌医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相信科学,相信医学,才能避免最严重的后果!
本文是陶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