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岩峰 三甲
李岩峰 主任医师
辽宁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面肌痉挛需要与哪些病症区分?

1229人已读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指面神经支配区的面部肌肉发作性、反复性、不自主性抽动,多在成年后起病,30~40岁之间多见,发作大多位于单侧,双侧者仅占0.5%。面肌痉挛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往往越是慢性病对人体的伤害越大。

辅助检查

1.面肌肌电图

可发现高幅F及异常肌反应波形,刺激面神经下颌缘支可诱发眼轮匝肌的肌电位,术中压迫在面神经上的血管被分离时面部异常肌电图即可消失。

2.CT、MI检查

能明确占位性、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继发性面肌痉挛。

3. MRA

可显示脑血管与脑神经之间的关系,对诊断血管压迫面神经所致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有帮助。

治疗

1.治疗方法

以前曾使用酒精封闭、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热凝术、面神经分支或主干大部分切断术、颅内面神经挤压术、面神经管內神经部分损伤术等破坏性方法,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已成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对高龄(80岁以上)、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者,采用肉毒杄菌毒素A封闭可使症状暂时缓解。

2.显微血管减压术

术中绝大部分的患者可发现有血管对面神经根形成压迫,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明确对造成面神经根脑桥起始段压迫的责任血管,并垫入特殊材料的垫片进行充分减压,正常情况下患者的抽搐症状都可在术后第二天消失。当然,患病时间越短治疗越早,恢复自然也就越快。

3.肉毒杆菌毒素A封闭

尤其适用于眼睑痉挛者,一次注射可维持3~4个月,复发后可再行封闭,但封闭次数过多后会造成永久性面瘫。


李岩峰,男,主任医师,教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副主任,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自1994年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本科毕业后,一直于辽宁省人民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参与完成了各种复杂颅内肿瘤、颅脑外伤及脑出血等神经外科常规手术3000余例。2000年开始,主要从事功能神经外科的临床研究,率先在国内应用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综合治疗此类病人达12000余例,居国际领先地位。收治的病人除来自我国内地的各省以外,还有来至香港、台湾的同胞及美国、文莱及缅甸等国的华人、华侨。2005年起开展了微创开颅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目前治愈了此类病人3000余例。使所在科室成为东北地区治疗此类颅神经疾病最多的临床单位。并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了小儿脑性瘫痪的外科综合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顽固性疼痛等多项神经外科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曾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等国内多种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多个大型神经外科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的课题《介入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基础与临床应用》获200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叉神经痛规范治疗策略研究》获2010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获2003年度辽宁省人民医院科技成果二等奖。还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自然科学基金。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市电视台节目中专题讲座,普及医疗知识,主办国家级和东北三省继续教育学习班,推广新技术,传播新疗法。因救治病人受到新闻媒体的赞誉。

教育经历:1989-1994年于中国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学士;2001-2004年于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神经外科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4年-至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999年晋升神经外科主治医师;2004年晋升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2009年晋升神经外科主任医师;2015晋升神经外科副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颅神经修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东北区域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颅神经疾患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理事《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编委辽宁省及沈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沈阳市“白求恩”杯优秀个人

李岩峰
李岩峰 主任医师
辽宁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