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阮长武 人已读
“胸口不疼了,感觉自己又年轻了。”93岁高龄的裴奶奶躺在病床上精神抖擞,就在几天前,我们心内科为这名超高龄患者成功进行了冠脉支架植入手术。
裴奶奶患有心脏病已有多年。“以前也不时出现胸痛的问题,都是靠吃药缓解。”裴奶奶儿子介绍,“最近母亲胸痛太严重,我们便住进了一家知名度不错的医院,希望得到手术治疗,但对方因母亲太过高龄拒绝了手术。”更让裴奶奶儿子无奈的是,接连跑了好几家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年龄太大了,有较高手术风险。
老人术后恢复良好
持续的胸痛让裴奶奶日夜难寝,不但精神状态不佳,身体也迅速垮了下去,“严重时完全不能行走,只能卧床休息,严重影响了母亲的生活质量。”近日,裴奶奶再次发生严重胸痛,在朋友的介绍下,她的家人便将其送到了我院心内科治疗。
“患者入院后,我们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从而引发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根据冠脉造影,我们发现患者前降支近端90%狭窄伴严重钙化,回旋支中段85%狭窄,右冠近端80%狭窄,均伴有严重钙化和迂曲,手术难度极高。同时伴有高血压3级,属于极高危,情况很危险。”
冠状动脉就像是心脏上的高速公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就相当于这条路发生了堵塞,是引发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之一。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裴奶奶发作次数将逐步增加,程度也将同步加重,最终导致严重心肌梗死,出现生命危险。
针对裴奶奶的病情,我为其组织了术前多学科会诊。“核心难题还是患者年龄大,病变狭窄严重,外加钙化迂曲。”一般情况下,患者年龄越大,血管越脆弱,8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就要谨慎考虑,“93岁则属于超高龄的范围,手术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这类的患者大多身体承受能力较差,开展心脏介入手术,术中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休克等危险情况,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但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意愿强烈,经过与会专家一致讨论决定,同意为其实施心脏介入手术。
“考虑到患者身体的承受能力,我们决定分两次进行介入手术。”。两次介入手术均经桡动脉入路进行,沿指引导管送入指引钢丝,经球囊预扩张后,先后在狭窄段植入支架三枚。
在高压球囊扩张后,确认支架贴壁良好,安全撤出导管和导丝,穿刺口加压包扎止血,两次手术共不到三小时便完成。
“手术很成功,患者在术中没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穿刺处没有渗血及血肿的情况发生。”“目前患者胸痛的问题已经彻底缓解了。这说明我们攻坚克难的手术决策是正确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得到大幅度改善。”
据阮长武教授介绍,这是我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以来最高龄的一位患者。“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类似裴奶奶这样的超高龄患者会越来越多,由于这类患者并发症较多,介入手术操作复杂,对医护团队、诊疗设备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患者就医时尽量选择品牌较好的医院,请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主刀手术。”
在这里我建议,老年人应注意低盐低脂及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平和的心态。一旦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应及时就医,提早干预,尽早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才能更好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是阮长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