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仙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维生素B6相关性癫痫

发表者:杨志仙 人已读

维生素B6作为人体基本的营养物质之一,缺乏或代谢障碍会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维生素B6包含6种同效维生素:吡哆醇(即通常所说的维生素B6)、吡哆醛、吡哆胺及其分别经磷酸激酶催化而生成的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醛(PLP)和磷酸吡哆胺。磷酸吡哆醇、磷酸吡哆胺在肝脏需要通过磷酸吡哆醇(胺)氧化酶(PNPO)的作用而生成PLP,仅有PLP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是维生素B6在体内的唯一活性形式。1940年,首次报道将维生素B6应用于癫痫的治疗。随后,维生素B6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癫痫癫痫综合征。维生素B6相关性癫痫是指癫痫发作不能被抗癫痫药物控制,但可被维生素B6控制或不同程度改善的一组疾病。主要分为维生素B6依赖性癫痫和维生素B6反应性癫痫两大类。前者包括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DE)和PNPO缺乏症;后者包括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高磷酸酶症伴智力落后综合征(HPMR)(即Mabry综合征)

和多发先天性畸形-肌张力低下-癫痫MCAHS)综合征等。

一、维生素B6依赖性癫痫

维生素B6依赖性癫痫是指癫痫发作不能被抗癫痫药物控制,但可被维生素B6控制或改善,并需要终生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6进行治疗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PDEPNPO缺乏症,两均需吡哆醇或PLP终生维持治疗,但在临床和生化特征、致病基因、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同。

(一)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DE

PDE1954年首次报道,是婴幼儿期起病的难治性癫痫癫痫性脑病之一。其特征为大剂量吡哆醇治疗有效,而常规抗癫痫药物无效。2006年,第一个致病基因ALDH7A1基因被发现,明确了此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性。至今,全世界共报道200余例ALDH7A1确诊病例,2013年,笔者杨志仙等报道了国内首例ALDH7A1突变导致的PDE患者,目前共确诊国内病例34例,几乎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2016年,第2个致病基因PLPBP基因被确定,之前又称脯氨酸合成酶共转录同系物(PROSC),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国际仅报道了11PLPBP确诊病例,笔者于2018年确诊了国内第一例。

(二)PNPO缺乏症

PNPO缺乏症于2002年首次报道,特征为新生儿期即出现严重的癫痫性脑病,癫痫发作对抗癫痫药物无反应,吡哆醇治疗有效或有些病例必须PLP才能控制,因此,也曾被称为PLP依赖性癫痫PLP反应性癫痫2005年,PNPO缺乏症的致病基因PNPO被确定,明确了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性。此病较为罕见,目前全世界报道不超过50例,笔者目前确诊了国内10例病例。

二、维生素B6反应性癫痫

维生素B6反应性癫痫1968年首先提出,指癫痫发作可被维生素B6单药控制,或在已有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发作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6后发作控制或有不同程度改善。其包括各种癫痫发作类型及多种癫痫综合征,如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Mabry综合征、MCAHS综合征、低磷脂酶症和高脯氨酸血症II型等,其中以婴儿痉挛最多见。

(一)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

研究发现,1030%的婴儿痉挛患儿对大剂量维生素B6的治疗反应良好。在日本和欧洲,大剂量维生素B6已成为治疗婴儿痉挛的首选药物

笔者目前诊断了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20例,90%的患儿在用药1周内发作完全控制。本病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所有患儿均未检测到致病性基因突变,未来需要进一步寻找可能的致病基因。

婴儿痉挛一般预后较差,多数患儿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和运动发育迟滞,而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患儿中,半数患儿智力运动发育正常,且B6治疗的早晚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推荐对所有婴儿痉挛患儿均应尝试应用大剂量维生素B6进行治疗:维生素B6的不良反应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其他抗癫痫药物少;短期内即可评估维生素B6的疗效,不会延误非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患儿的后续治疗。

(二)Mabry综合征

高磷酸酶症伴智力落后综合征(hyperphosphatasia mental retardation syndromeHPMR1970年首次报道,自2010年起被广泛称为Mabry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010年,Mabry综合征的第一个致病基因PIGV被确定;随后,PIGOPGAP2PGAP3PIGWPIGL等致病基因相继被确定。目前,全世界仅报道30余例基因确诊病例,其中PIGV突变最常见,占半数以上,其次为PIGO突变。笔者于2016年首次报道了国内2Mabry综合征病例,分别携带PIGVPIGO复合杂合突变。

Mabry综合征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对于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或吡哆醇进行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遗留中-重度智力运动发育落后

(三)多发先天性畸形-肌张力低下-癫痫综合征(MCAHS综合征)

MCAHS综合征与Mabry综合征均为遗传性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缺陷疾病(inherited GPI deficienciesIGDs)。MCAHS综合征包括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第一个致病基因PIGN由于2011年首次报道,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随后,另外两个致病基因PIGAPIGT相继被发现,遗传方式分别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上述3个致病基因均属磷脂酰肌醇多聚糖(PIG)家族基因,根据发现的先后顺序将这3种基因变异导致的MCAHS综合征分别命名为MCAHS IMCAHS IIMCAHS III。目前,全世界仅报道50余例基因确诊的MCAHS病例。笔者目前确诊了国内10余例病例。

MCAHS综合征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有难治性癫痫发作的MCAHS综合征患者应尝试使用吡哆醇。Mabry综合征相比,MCAHS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更差,多数为难治性癫痫发作,并易出现早期死亡,存活者均遗留中-重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

三、总结

维生素B6相关性癫痫是指癫痫发作对抗癫痫药物无反应可通过吡哆醇或PLP单药控制或不同程度改善的一组疾病。其中,PDEALDH7A1基因或PLPBP基因突变导致,PNPO缺乏症由PNPO基因突变导致,PDEPNPO缺乏症均需大剂量维生素B6终生维持治疗;Mabry综合征及MCAHS综合征在临床表现有很多的相似性,涉及的基因以PIG通路为主,治疗上均可试用维生素B6。维生素B6反应性婴儿痉挛可用大剂量维生素B6控制发作且数年内可停药、不需要终生服用,致病机制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有待揭示。


注:如有此类患儿,家长可以通过好大夫网站电话咨询(百度中输入关键词:好大夫 杨志仙,应该能找到咨询的窗口)或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现场可给予加号,周四上午来加号更佳)。

本文是杨志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