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吴敏 人已读
煎煮中药也是一门大学问,临床上经常会有初诊病人询问专家自己如何煎煮、服用中药,经国医堂临床中药学和中药鉴定学专家指导,现就中药煎煮、服用的前后注意事项告知如下,一起来看看吧!
一、煎药前:
1.煎药工具的选择?
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亦可,电动养生壶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忌铁锅、铜锅和铝锅。
2.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
不需要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在没有粉剂掺和的情况下,可以用水迅速漂洗,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3.中药浸泡的水量和时间?
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在煎药时易于析出药物有效成分。
一般用洁净饮用水浸没药材。水应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另加洁净引用水至标准水位。
一般来说,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0.5-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浸泡时间请根据气温、中药饮片材质等决定,以浸透为宜)。
二、煎药时
1.煎药应掌握的火候?
煎药火候的选择,一般药液沸前宜用急火(大火),沸后改为中火或者文火(小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可减慢水份的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析出。
2.中药煎煮次数和取药汁量?
(1)一般药物需煎煮两次。头煎沸后约25分钟,倒出药汁。重新加水,二煎沸后约20分钟。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2)感冒药第一次煎沸后中火煎煮15分钟左右,第二次煎煮沸后20-30分钟左右。
(3)补益类药煎煮时间宜长,煮沸后文火煮30分钟~2小时不等,便于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4)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先煎:矿石及贝壳类质坚难煎的药物,应先煎,头煎煮沸后,再煎20-40分钟,然后与其他药物一起煎煮。
后下:因含芳香挥发油或解表药如紫苏、荆芥、薄荷等,煎煮时间宜短,在药物第一次煎煮完毕前投入,煎约3-5分钟即可。
另煎: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两次取汁液混合,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冲服:根据医嘱,将药物(粉剂)兑入煎好的药液中混匀同服。如:珍珠粉、三七粉、白芨粉、羚羊角粉、牛黄等。
烊化: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等,宜加适量黄酒隔水蒸化后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或将药汁煎好后倒入另一个容器,将该药炖化后服用。
包煎:为防止药液浑浊、煎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刺激,如蒲黄、葶苈子、赤石脂等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药物细粉、附绒毛药物等,宜布包后与其它药物一起煎煮。 (目前药房基本都会包好告知)
三、服药
汤剂煎好后趁热滤取药液,每次熬成药液200毫升左右为宜,两次药液混合均匀后饮服。如药液太多,或给儿童服用,可将混合的药液大火浓缩后再服用。最好当天煎制,当天用完。
如果是代煎的真空包装汤剂,根据代煎真空包装的提示,冰箱冷藏尽快服用完毕。
1.服药的温度?
根据病情需要。
温服:一般汤剂,如无特殊要求,宜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热服:寒证宜热服。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吃热粥,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冷服:热证,宜冷服。
2.服药时间?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
一般来说,滋补药宜空腹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同时服用西药的,与汤剂隔开1小时服用为佳。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宜在饭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宜饭前服用。某些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2.服药的剂量。有的是分服(分两次或多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具体根据医嘱病情需要。
四、药品保存
1.代煎中药应放冰箱冷藏,服用时加热温服。自煎药宜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
2.遇夏天、梅雨季,自煎药也宜冰箱冷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