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振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保护乳房从正确认识乳腺增生开始

发表者:冯振强 人已读

我们在门诊常常会遇到女性患者拿着乳腺彩超,忧心忡忡的来就诊,“大夫我乳腺增生了,怎么办?吃什么药呀?需要手术吗?会不会是乳腺癌?我这饮食上怎么注意呀?”,经过一番解释,对方懵懵懂懂的,“不吃药、不手术、跟饮食没关系,就这放弃治疗,不管了吗?”然后内心肯定在一万个疑惑的说“这什么大夫,有病不给治,还是得挂个专家号看看”。我只能擦着无奈的汗水,再次强调“保持好心情、定期复查就是治疗方案,谈不上放弃,更不是不管”。在此,为了让广大女性对乳腺增生有更好的认识,所以对本病的一些知识做个简单介绍。

乳腺增生是乳腺良性病变,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本病的命名学较混乱,又名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等,在《黄家驷外科学》中命名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本病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青少年和绝经后妇女也有发生。本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往往易激动、脾气躁、常熬夜等人更容易导致乳腺增生,未发现与饮食的相关因素,所以乳腺增生不是去要注意什么饮食,而是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情绪。

乳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常有一侧或两侧的乳房胀痛或针刺样疼痛,可累及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检查时在乳房内有散在的圆形结节,大小不等,质韧,有时有触痛,部分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增厚区,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异。

乳腺增生的危害并不在疾病本身,而是心理压力,担心会不会是乳腺癌或发展为乳腺癌。乳腺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乳腺增生的病人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人群的2-4倍。单纯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则恶变的可能性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

首选检查为乳腺彩超,无射线、无创、操作方便、检出率高。乳腺超声的评估标准使用的是BI-RADS分级法,分为6级。往往患者会看着乳腺超声报告,问大夫这几级是什么意思呀?问题大不大?这问题大不大就要看级别高不高了,同级别中还有概率和运气的问题。0级是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1级是阴性,临床无阳性体征,超声未见异常;2级是良性病灶,基本上可以除外恶性病变,建议每年一次的随访观察;3级可能良性病灶,恶性率小于2%,建议3-6个月复查;4级可疑恶性病灶,又分为4A、4B、4C,4A倾向于良性,恶性率在3%-30%,4B倾向于恶性,恶性率30%-60%,4C提示恶性率较高,为60%-94%;5级是高度可疑恶性,恶性率大于95%。6级,病理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所以1到3级建议复查,4到6级建议进一步检查治疗。

所以,有了乳腺增生不要慌,定期复查是关键,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自我乳房查体,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或乳腺体检,是保护乳房的关键措施。


本文是冯振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