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韩庆奇 人已读
颈动脉狭窄: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这些
上海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胸心外科研究所
上海市成人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韩庆奇
在谈颈动脉狭窄之前,我们首先来说一说另外一个更常见更严重的疾病:脑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所谓脑中风就是突发的一侧面部、肢体麻木或无力;突发的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突发的视物困难、行路不稳、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突发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北方人也常常称作“半身不遂”。脑中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缺血性脑中风,通常由脑血管栓塞或局部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引起。还有一种是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局部脑血管破裂所致。临床上以缺血性脑中风最为常见,从全球范围来看,约占到全部病例的80%。脑中风的后果往往取决于脑部受损的部位,其常见的后遗症有言语障碍、肢体偏瘫、认知困难、情感问题等等。根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合计脑中风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的致死原因,也是我国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的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男性高于女性)、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三高”特征。不同类型的中风,其治疗方式截然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最好的脑中风治疗措施就是预防其发生。
虽然绝大多数脑中风被认为是可以预防的,但当前脑中风仍然是全球极其普遍的灾难性疾病。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的数据,2015年全球脑中风患者约共计4240万人,每年新增病例约690万人,预计2010年至2050年脑中风总体发生率将翻番。在美国,2015年直接用于脑中风的医疗费用高达367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用于远期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费用和由此所造成的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的经济损失。中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统计数据,鉴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和发病率,估计其数值会远远高于美国。
脑中风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根据美国血管外科协会(the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SVS)的数据,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中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约占到全部病例的三分之一。来自全球的临床证据表明,基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颈动脉狭窄所导致的脑中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颈动脉位于颈部的两侧,左右各一,是人体内给大脑供血的最主要的血管,其血流量约占大脑总血流量的五分之四。按照解剖学分类,颈动脉可分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三者构成一个大写的“Y”字形状:颈总动脉是下方的主干,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是上方的两个分支。当颈动脉内有斑块形成,造成管腔狭窄,导致脑部血流减少,轻度狭窄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当狭窄程度达到50%左右时,临床上开始出现轻度头晕,记忆力减退,精力不集中等症状,如果不进行干预,病灶会在血管壁内持续积累,症状也会进行性加重。如果斑块表层的纤维帽破溃形成溃疡,坏死性粥样碎屑脱落,随血流进入大脑就会造成栓塞。这些粥样斑块的表面欠光滑,而且由于斑块的存在,颈动脉内正常的血液层流变成湍流,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血粘度增高等因素,很容易在斑块表面及其周围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亦可造成栓塞。较小的斑块或血栓脱落,一般造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常常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可持续数分钟,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较大的斑块或血栓脱落,即造成缺血性脑中风。这些斑块通常位于颈动脉“Y”字形的分叉处,颈内动脉最多见。非常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颈动脉狭窄是没有先兆症状的,第一个发生的症状常常就是脑中风。
对于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多数是在健康体检或根据危险因素进行筛查时发现,一般可用无创的超声检查评估其狭窄程度,狭窄程度通常用血管堵塞直径百分比来计算。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中风风险直接相关。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通常是经历了一次或多次TIA,或者经历一次脑中风存活下来,门诊或住院检查中发现颈动脉狭窄,一般由心血管外科医生评估其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以防止脑中风再次发生。
一旦确诊,治疗的方式取决于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狭窄的严重程度。内科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比如戒烟、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当达到手术指征时,外科手术成为首要选择。手术方式主要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根据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发布的指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颈动脉狭窄超过50%,建议行CEA手术;对于无症状患者,当颈动脉狭窄超过60%,且该中心术后30天内脑中风/死亡率低于3%,推荐行CEA手术。对于CAS的治疗指南,由于CAS有更高的术后脑中风的风险。手术指征比CEA更严格,限制也更多。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最早的CEA始于1953年,目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标准手术方式。手术时,医生会在患者颈部切开一个约10cm左右的手术切口,以显露颈动脉(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一旦颈动脉分叉显露好,明确病变的边缘,医生会在病灶的上下两端放置血管夹子,临时阻断血流。在这期间,把颈动脉切开,切除病灶斑块,然后关闭颈动脉切口。如果手术区域过长,可以考虑放置转流装置,建立旁路循环。大型临床数据显示,CEA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远期脑中风的发生率。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CAS始于1995年,2004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个CAS支架。手术时,术者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腹股沟区穿刺股总动脉,放入鞘管,通过鞘管,医生操作导丝进行体内导航,途径腿部、盆腔、腹部、胸部血管,最终超选至颈动脉,放置支架,撑开造成狭窄的斑块,恢复颈动脉的通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整个CAS操作通路上,任何一处都可能存在斑块,导丝在这些血管内弯弯绕绕,可能会造成斑块脱落,导致相应脏器的栓塞,最严重的是造成脑中风和心肌梗死。虽然,近些年CAS器械有很大进步,保护伞装置也常规使用,但CAS术后脑中风的发生率一直是CEA的2倍左右。此外,CAS还会造成保护伞装置无法阻止的微栓塞,从而增加患者术后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神经系统损伤。
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术式,约占到全部颈动脉狭窄手术量的85%,只有那些不适合行CEA手术的患者,一般才推荐行CAS手术。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至少牢记以下几点:
1、脑中风在我国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三高”特征,约80%的脑中风属于缺血性脑中风。
2、颈动脉狭窄是造成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到全部病例的三分之一。
3、颈动脉狭窄所致的脑中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4、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术式,CEA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远期脑中风的发生率。
本文是韩庆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