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ECT核素骨显像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essive fractureOVCF)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胸背部或腰背部的疼痛不适,并在胸廓、腰骶部、腹股沟等区域出现放射痛,临床上对新鲜骨折椎体(即责任椎体)的定位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X线、CT以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Gaitanis等曾经报道采用局部压痛、叩痛等查体定位方法,判定责任椎体的准确率达到96%。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会出现腰背部广泛压痛、叩痛,患者的疼痛耐受程度不同,查体医生的仔细和专业程度,以及相近多个椎体骨折和体表定位的偏差,都会造成查体定位责任椎体的不准确性。
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X线表现主要特点是椎体高度降低、楔形变,骨皮质连续性中断。但发现楔形变形不一定说明就是骨折或新鲜骨折,脊椎发育畸形以及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的X线表现也是椎体楔形变,同时X线片中,由于胸腔腹腔脏器的遮挡,椎体严重骨质疏松显影较差,容易漏诊,从而造成X线确认新鲜压缩骨折责任椎体较为困难。
CT显示骨折非常清晰,可以从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多个角度对椎体进行观察,显示椎体的外观形变、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断裂、有无骨质破坏等,诊断准确率较X线片高。但CT仍无法区别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无法准确确定责任椎体。
MRI对于胸腰椎体压缩骨折的新鲜骨折责任椎体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原理为新鲜骨折即急性或亚急性骨折椎体内存在水肿,而水肿在T1WI上显示为弥漫性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而STIR(抑脂像)上呈高信号,尚可显示椎弓损伤,软组织损伤。
MRI是目前确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金标准!
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来就医时,均合并有其他器官或者系统的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或冠状动脉支架,既往骨折内固定史体内有金属异物,使得这些患者无法进行磁共振的检查,或者进行了检查而由于金属伪影干扰无法判图。
那么这些人群又该如何判断椎体骨折责任椎呢?
下面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角登场!!!
SPECT核素骨显像
是以亲骨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99mTC⁃MDP)为显像剂,经静脉注入体内。当骨骼局部血流增多、代谢更新旺盛、成骨活跃时,聚集的显像剂就越多,在图像上呈现为显像剂浓聚区。当骨折发生后6~72 h内即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骨折部位骨细胞代谢活动异常活跃,骨修复活动增强,以及软组织的出血、血肿和炎症反应等,致使核素明显浓聚于骨折处。在体外可以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探测这种差异,即显像显示出异常核素浓聚区域。
研究表明,核素骨显像不仅可以明确显示新鲜的骨折,而且在多发的椎体骨折中,可以通过核素浓聚的程度判断骨折的新鲜程度,从而找出致痛最明显的椎体。核素骨显像甚至可以区别腰痛是否是由于骨折、还是小关节病变或者椎间盘病变引起,从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目前大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在判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上,磁共振与核素骨显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核素浓聚预示着PKP术后更好的疼痛缓解率,根据术前核素骨显像结果进行浓聚椎体PKP手术,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
因此,当一个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不能行磁共振检查时,核素骨显像是一个可以替代MRI,指导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的良好方法。
当然,核素骨显像也并非完美无缺的,Martin等人的研究表明,老年人椎体骨折后大约1周后核素骨显像检查才会有阳性表明,提示我们骨折后成骨细胞活性增加可能有一个滞后期,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骨折后2年,核素骨显像仍然可能会出现浓聚显像,因此,核素骨显像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仍需要医生进行大样本的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
此外,传统的SPECT核素骨显像虽然可用于判断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但如前所述,它对多种骨骼病损都非常敏感、特异性较差,很难单纯根据SPECT中核素浓集程度或形态来准确鉴别肿瘤、感染及OVCF。同时,由于传统核素骨显像以平面成像为主,难以做到精确的解剖定位,使得临床医生在准确判断病变节段时面临困难。为明确诊断、精确定位,患者在接受SPECT检查后常需要接受CT检查,用CT图像来定位病椎及分析病椎皮质骨、松质骨结构特点,但SPECT+CT检查时需要依靠读片者的记忆力及主观定位将两种检查的信息进行整合,这可能导致漏诊率增加。
随着科技进步,SPECT机器逐步发展至同机配备诊断级别的CT扫描机,允许患者同时完成SPECT核素骨显像及CT检查,并使用软件对SPECT及CT图像进行融合,称之为SPECT-CT图像融合,相比分别实施SPECT、CT或SPECT+CT检查来说,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查的效率,更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注:参考文献略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关注核素骨扫描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的应用,重点介绍SPECT+CT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敬请关注!
本文是刘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