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穹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关于乳腺影像报告中的BI-RADS解读

发表者:陈穹 人已读

相信很多患者在拿到乳腺影像诊断报告时结论中都会出现BI-RADS分类为几类的描述,往往是一头雾水,这个代表什么呢?是分类越高就代表病变恶性程度越重吗?我们该怎么理解该分类呢?今天我们就简单说明一下什么是BI-RADS分类以及该怎么看待乳腺报告中的分类的意义。

BI-RADS分类全称为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是美国放射学院于1920年在总结其20余年筛查经验基础上提出的,统一了X线摄影的术语与评估分类,规范了影像数据收集和报告。到2013年,已经更新到第5版。我国乳腺影像诊断在改革开放后紧跟国际标准,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荐使用BI-RADS诊断标准,形成了统一的乳腺影像诊断格式。

那么BI-RADS分类到底代表什么呢?美国放射学院给出了其严格的定义如下:

BI-RADS 0类:未定类,需召回患者进行其它检查综合判定才能给出结论,属于不完全评价。

BI-RADS 1类:阴性,无异常发现。

BI-RADS 2类:良性病变。

BI-RADS 3类:良性可能大,恶性病变发生比率为>0%≤2%,需6个月后随访复查。

BI-RADS 4类:需软组织活检,分4A/4B/4C,4A恶性比率>2%≤10%,4B恶性比率>10%≤50%,4C恶性比率>50%<95%。

BI-RADS 5类:需软组织活检,恶性比率≥95%。

BI-RADS 6类:已经病理活检为恶性的病变而在手术之前行影像学检查,或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切缘阳性的乳腺影像学检查。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一个误区,就是很多医院将BI-RADS分类说成分级是不准确的,分类的构成是个百分比的概念,而分级是严重程度的概念,事实上,在乳腺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中并不表明分类高的结论就一定比分类低的病情严重程度高,同是病理诊断乳腺恶性病变,有些低分类的患者中的恶性程度反而高于高分类的患者,所以这是一个误区,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从分类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3类以上的患者都是有恶性病变发生的可能的,但是3类患者的恶性病变发生几率是非常低的,只有不到2%,即使是分类4类,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良性病变的比率,作为影像诊断报告医生,通常诊断打到4A类还都是倾向于良性病变可能大的,所以,患者在看报告时可以将4A作为一个分水岭,4B以上的病变代表医生倾向于偏恶性的几率变大,需要引起患者相当程度的重视,但这都不是绝对的,一切还要以最后的病理结果为准。

还有就是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往往进行了多项影像学检查,每项检查结果的分类都不尽相同,我们该如何判定呢?结论是通常情况下,当不同的检查评价不同时,总体评价(和一致的处理建议)应当反映各自评价中更不正常的,也就是按照分类最高类别来处理,比如:乳腺X线或MR分类评价为BI-RADS 3类,只需6个月后随访就可以,而超声给出的分类是BI-RADS 4类病变,那么要根据超声的结果进行穿刺活检,而不应该选择随访。我们的误区往往是通过最贵的检查(比如MR)来作为最终的诊断标准来处理是不正确的。

再来说说BI-RADS 0类的解读,BI-RADS 0类常用于批量筛查性乳腺X线摄影检查中,用于提示进一步影像学评估或同先前的检查结果对比,或需要进一步检查(如超声及放大摄影等),但是不包括MR检查(2013版明确指出,在诊断性乳腺影像学发现需要进一步检查如行核磁共振检查,不可用0类评估,此种情况下医生应当在报告中写出一个MR检查前的最终评估),关于这一点,估计是国外考虑到医保费用等诸多原因(一次MR检查要好几千美金,预约时间也非常长)制定的这一条,事实上,在国内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在不太确定的情况下给出BI-RADS 0类,直接建议MR检查,个人认为也符合我国国情。严格意义上来说,0类是不完全评估,需要给出一个最终分类结果。根据临床工作经验来看,0类报告在补充检查后往往有很大一部分有阳性发现,甚至高于BI-RADS 3类的阳性率,所以,临床医师及患者一定要重视BI-RADS 0类的报告,不要误认为是正常结果。

本文是陈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