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魏辉 三甲
魏辉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

治疗湿疹的针灸处方(转)

6386人已读

湿疹是以糜烂和瘙痒为主症的常见皮肤病。本病常因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造成脾为湿困,复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肌肤发为本病。湿性重浊黏腻,易耗血伤阴,化燥生风故缠绵不已,反复发作。

处方委中、背部痣点、劳宫。

分型:

热重于湿(相当于急性湿疹):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损初起皮肤潮红焮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

湿重于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 发病较缓慢,皮疹为丘疹及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有瘙痒,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纳食不安,身倦无力,大便不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滑。

脾虚血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肤粗糙肥厚,有明显瘙痒,表面可有抓痕、血痂、颜色黯或呈色素沉着。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缓。

加减:

热重于湿加曲池

湿重于热加阴陵泉

脾虚血燥加膈俞。

操作:

委中以三棱针放血,实证放血量多,虚证可酌减放血量。

背部有反应点即痣点,用三棱针挑刺13针,后加火罐,每次23个痣点。

劳宫直刺0.30.5寸,阴陵泉直刺11 5寸,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0.5寸。

方解:

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内因于湿,外因于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湿邪泛滥于表则生疱疹,破溃则流水;风热之邪袭于肌表,扰乱营卫之气则生痒。治疗当以利湿解毒,活血止痒为主。

贺普仁教授认为,放血有利于利湿解毒,调和气血。本病虽发于外,形于肌表,实则内联于气血,气血不调,风邪侵袭,则易患此病。

背部痣点刺络拔罐放血,有行气活血之功,血行则外风可疏,内风可灭;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此穴放血,既可利湿解毒,又可活血疏风;劳宫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与三焦经相表里,三焦主水湿代谢,取之可利湿解毒。若因该病日久不愈,病入血分,血会膈俞放血,可理血祛风祛湿。微通、强通合用,针刺效力倍增。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魏辉
魏辉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