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妈妈手”
妈妈手是腱鞘炎的俗称。其来源有二:1.手部腱鞘炎以前是经常劳作的妈妈们易患的一种病,因发病人群特殊,甚至被称为“妈妈手”。2.由于产后哺乳期的妈妈,常因为宝宝的头不好控制,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从而劳损造成手腕附近疼痛肿胀,称为“妈妈手”。
腱鞘炎是指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性改变。是骨科常见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特别是用手指反复做伸、屈、捏、握操作的人易患此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常见的腱鞘炎有两种:
1、屈指肌腱腱鞘炎:多发生于拇指,亦称弹响指,表现为患指局部疼痛,伸屈受限,当勉强伸直可发出弹响声,掌指关节掌侧压痛及有米粒大结节。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生于桡骨茎突部,主要临床证候为握拳外展时局部剧痛、提物乏力,在桡骨茎突可触及豆大结节,压痛明显。
然而,不只妈妈门会得到“妈妈手”,工作中常大力使用或长期过度使用手的人都容易造成这样的问题。流行病学显示“妈妈手”发生的年龄约在三十到五十岁,其中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最常见的除了妈妈抱婴儿,还有美发师、老师、搬运工人、打字员、会计师、银行员、收银员、投掷运动者、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士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等。
【腱鞘是肌腱辅助装置的一种,是肌腱周围的结缔组织为适应肌腱的滑动而分化形成的包围肌腱的双层套管状结构,多见于腕、踝、指、趾等腱长且活动多的部位。腱鞘分为两层,外侧为纤维性腱鞘,由深筋膜的横行、斜行纤维增厚而成,附着于骨及关节囊,对肌腱起约束、支持、滑车和增强拉力的作用。内层为滑膜性腱鞘,位于纤维性腱鞘内,滑膜鞘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衬于纤维性腱鞘的内面,在骨面形成折叠的部分称为腱系膜,包绕在肌腱表面的一层即为脏层。】
本文是刘金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