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卫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早期肺癌如何筛查?

发表者:彭卫军 人已读

100多年来,肺癌的治疗主要有三大手段,外科,内科化疗,放射治疗。虽然外科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内科化疗药物不断进步,放射治疗设备不断更新,近年来又推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物理消融、介入、生物疗法等等,但肺癌总的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在10%左右,能够手术全切的中晚期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也只有20~40%,而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仅为2~3%,80%的病人在确诊肿瘤时已丧失手术时机,只有不到2%的肺癌在发现时处于早期。而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达70~100%,由此,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筛查是发现早期肺癌的重要手段。Yang等报道通过筛查发现的肺癌76%是早期。因此有计划的对特定人群进行普查,可以发现早期肺癌。我国每年肿瘤的新发病例数达数百万,如果能使早期肿瘤的诊断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能使成千上万的肿瘤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广泛开展普查,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率意义重大。

一、目前早期肺癌筛查方法有哪些,哪项检查最准确?

目前筛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痰液检测:

包括痰细胞学检查、痰免疫标记、痰PCR技术等。痰液检查取材方便、无创,易于病人接受,适合累及大支管的肿瘤,但其检查受多种因素影响,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尤其对于外围型肺癌阳性率更低,因此用痰液普查尚需要进一步提高敏感性。

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血清肿瘤标志物是通过对病变分泌入血的特有物质的检测来间接判断恶性病灶存在的。包括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片断抗原21-1(CYFRA21-1)、鳞癌抗原(SCCAG)、组织多肽抗原(TP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磷酸激酶-BB(CPK-BB)等等。但由于不同细胞类型肺癌的免疫标记物常常不同,甚至同一细胞类型的肺癌不同个体差别很大,目前很难找到共性的免疫标记物;而且目前的技术正在发展和完善阶段,检测本身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很大,各家报道的数据差别也很大,所以至今尚无可靠的标记物可以用于大规模普查。

3、X线:

是经典的普查方法,其优势是经济实惠、方便有效,目前仍然在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分辨率的限制,对于1cm以下的病灶常常不能发现,即使发现了也很难定性。有一组5483例的普查对照,发现CT发现的病灶是X片的8倍,也就是说CT发现的病灶,87%在X片上无法发现!所以X线片的应用价值有限。但是随着CR(计算机摄影)、DR(计算机数字摄影)的普遍应用以及CAD(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诊断系统)被用于X线普查的辅助,其病变发现率正越来越高。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面积开展CT普查尚不具备条件,因此使用X线结合CAD进行普查是一条比较实际的选择。

4、低剂量螺旋CT:

是目前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的肺癌普查手段!其所受X线照射的剂量与普通X片相仿,但准确性非常高,可以发现肺内数毫米的微小病变,并可通过更加细致的靶扫描等手段进一步明确性质,因此也更易被接受。有研究指出:CT的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是CR的十倍;CT检出的肺癌较CR检查得肺癌分期更早、直径更小;CT普查出的肺癌5年生存率较CR普查出的肺癌高;CT检出的肺癌手术可切除率明显高于CR检出的肺癌。因此,低剂量螺旋CT应该是肺癌普查的首选准确方法,经济条件允许应当尽量选用。

二、哪些人需要早期肺癌筛查?

日本抗癌协会对9998名40岁以上人员进行普查,肺癌检出率0.4%;美国早期肺癌行动计划对1000名60岁以上的吸烟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普查,肺癌检出率3.7%;国内一组2430例的普查,89例发现肺内结节病灶(3.6%),其中28%是肺癌。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进行筛查,1000个人有4个左右可发现肺癌;而高危人群中,100个人可以发现4个肺癌

因此筛查的重点应该是高危人群(包括重度吸烟者,无机砷、石棉、铬、镍、甲醚类、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氯乙烯、橡胶制品、芥子气、二氧化硅、氧化硫、苯丙芘、各类燃烧产物、电离辐射等接触的人群),如果条件允许应当对所有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筛查。


本文是好大夫在线摘录自彭卫军的文章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