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前须知
发表者:陈琳 人已读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又称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因其外表形态似海绵而得名,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一般DSA较难发现,故又称隐匿性血管畸形。它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即畸形血管团。可发生于脑的任何部位,但幕上多于幕下,最常见于幕上皮质的深部白质。临床较少见,40-50岁成人多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临床表现:
常有自发性反复出血倾向,瘤体较大者可有占位效应。因病灶侵犯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常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头痛、昏迷、偏瘫,部分病人可有癫痫,病灶较大者可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也可以无任何症状。
病因病理:
海绵状脑血管瘤是血管畸形的一种。肉眼观察为深红色境界清楚的团块。镜下主要由缺少肌层和弹力层的薄壁海绵状血窦组成。血管之间无正常神经组织,常伴有钙化,含铁血黄素沉着及胶质增生。常发生在脑实质内也可见于脑膜。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较复杂,瘤体可以是等密度圆形病灶,也可以是等、高混杂密度灶,也可以是不均质高密度灶,甚至仅表现为不均质钙化灶。由于本身多因钙化呈高密度,所以少量出血在CT图像上较难与钙化相鉴别。出血量大破人蛛网膜下腔时CT可以显示。一般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如果出血量较大,可以有轻度占位效应。增强后可以轻度或明显均质强化,也可以不均质强化,也可以基本无强化。
2.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最敏感的方法,表现为中央网状混杂信号的核心,周围为低信号环。
治疗:
全切除肿瘤可治愈此病。但肿瘤的位置,瘤体的大小往往使瘤体不能完全切除,术中瘤结节的遗漏亦是肿瘤复发的一个因素。
海绵状脑血管瘤除了手术治疗外,根据位置和大小,可以采取伽马刀、X刀等治疗,属于一种微创手术,用放射线照射,但不能完全防止血管瘤再出血,仅适用于治疗伴有反复出血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并手术又不能达到或手术风险较大的深部病灶。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病人、可用药物控制的并发癫痫患者、病灶深在或重要皮质功能区手术风险大者、高龄或一般情况差者。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全切典型病例:
术前磁共振(MRI)显示左颞叶海绵状血管瘤:
术后CT显示:血管瘤全切,患者病情痊愈:
本文是陈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