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龙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外耳道癌的治疗分析

发表者:王占龙 人已读

原发性外耳道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复发倾向的侵袭性疾病,发病率低,病理类型多样,大多学者主张治疗方案为根治性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对于放疗不敏感的病理类型,根治性手术对降低复发率意义尤其重大。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外耳道癌13例,现对其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25-79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腺样囊性癌4例,恶性混合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合并腮腺及颈转移,外耳道盯聍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合并脑转移。按2000年耳科学组临床分期T1期5例,T2期5例,T3期2例,T4期1例。因在其他医院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就诊6例,术后放疗后外耳道狭窄就诊1例,治疗前合并面瘫1例,治疗后合并面瘫1例。

1.2治疗方法:手术方法:T1大部分耳屏软骨、全部外耳道软组织、外耳道前后与下部部分骨质,术腔游离皮片植皮。T2全部外耳道软组织、腮腺、耳前淋巴结、或颞下颌关节以及邻近肿瘤的外耳道骨质连同鼓膜切除,乳突切除向外耳道开放及耳道植皮,耳甲腔成形。T3 T4形颞骨外侧部分切除术、腮腺切除、乳突切除向外耳道开放及耳道植皮,耳甲腔成形。术后放疗后外耳道狭窄的1例形乳突切除向外耳道开放及耳道植皮,耳甲腔成形。其中淋巴结转移的1例,形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13例患者有12例给予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60Co或直线加速器,40-60Gy),恶性黑色素瘤的1例术后给予白介Ⅱ与干扰素的免疫治疗,低分化腺癌合并脑转移的1例化疗中途拒绝治疗,自动出院。

2结果

13例中11例有随访资料,2例失访。有6例在基层医院形局部切除术后不到1年复发,其中1例复发2次。1例单纯术后放疗后耳道狭窄者,给予乳突切除向外耳道开放及耳道植皮,耳甲腔成形,随访两年未再出现狭窄。其中1例恶性黑色素瘤者在颞骨外侧部分切除术免疫治疗后1.5年出现外耳道狭窄,项部转移,拒绝再次治疗,其他病例随访1年以上未再发现外耳道狭窄者。另1例颞骨外侧部分切除术及腮腺切除者伴有高血压为79岁高龄患者,于术后30天在剧烈活动时出现颞浅动脉破裂大出血,经抢救止血加压包扎1个月后痊愈,观察1年后病情平稳。低分化腺癌脑转移1例在自动出院后1个月死亡。另外有2例于治疗后近3年时出现肺转移,1例4年时出现骨转移死亡。

1 颞骨CT轴位,示右外耳道后壁肿瘤 图2 颞骨CT轴位,示左外耳道术后改变

3 外耳道癌病例切片,实现样囊性癌组织紧贴外耳道软骨

3讨论

颞骨恶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资料少,发病率不确切,有学者认为颞骨恶性肿瘤的最起始部为外耳道,极少发生于中耳和乳突,因此相当部分的中耳癌可能是外耳道癌的扩展所至,只是未能在早期诊断[1]。由此可见外耳道癌的首次治疗是否规范与彻底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外耳道癌治疗应为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2-3],尤其对于放疗敏感的鳞状细胞癌等类型,但是我们的资料显示,外耳道腺样囊腺癌较多见,另外盯聍腺癌、恶性混合瘤也可见到,这些类型肿瘤对放疗不敏感,手术仍为主要手段,且该类肿瘤容易局部复发,因此首次根治性手术特别强调切缘阴性。程岩等认为:外耳道腺样囊腺癌较多见,切除不完全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4]。这与我们的体会相同,本组13例病例中有6例是基层医院局部切除后复发,且有1例复发2次。这提示我们:应该重视外耳道癌的大范围根治性手术。但是颞骨附近重要组织器官多,加上术前难以精确估计,因此绝对保证手术切缘阴性较困难。可见综合治疗中的术后放疗保证切缘阴性、防止复发意义重大。

外耳道癌广泛切除后植皮,是防止外耳道治疗后狭窄的重要手段,但是仍不可避免出现外耳道狭窄。我们尝试用乳突切除向外耳道开放,乳突腔植皮增粗外耳道,用耳甲腔成形术配合术后上皮化及干耳的方法来防止外耳道治疗后狭窄,似乎是一不错的方法:既能扩大外耳道,又能充分保证肿瘤切缘阴性,同时还便于术后随诊,容易发现复发。但由于该病罕见,例数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积累资料来证实。

对于术后1个月颞浅动脉破裂的并发症,教训深刻:该病人伴有高血压、高龄、且在剧烈活动后出现,再加手术切除腮腺,颞浅动脉表面保护组织减少,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反应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可能是动脉破裂的病因,在出血后我们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抢救病人后再加压包扎1个月,因此我们设想对于这类病人延长术后加压包扎时间至1个月可能较好预防这类并发症的发生。

外耳道高度恶性肿瘤仍能见到,治疗效果很差,病人家属由于经济等种种原因拒绝治疗不合作的可能性较大。对于这部分病人我们在强调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的同时,不妨从社会因素方面(如帮助病人取得社会救助等)加以干预,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Gillespie MB, Francis HW, Chee N, et 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emporal bone: a radiographic-pathologic correlatio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1,127:803-807.

2.杨文华.外耳道癌及中耳癌手术与术后放疗疗效分析.肿瘤研究与临床,2000,12:130-131.

3.黄新生,谢晓风,罗雪梅等.外耳道癌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中国临床医学,2003,10:766-766.

本文是王占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