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聪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鼻咽癌放射治疗和生存质量评估及进展

发表者:王连聪 人已读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鼻咽癌明确诊断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尽管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鼻咽癌的疗效已有显著提高,5年总生存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放疗后的远期副作用的处理与预防仍然面临一个不可逾越的难题。作者于2005年初将调强放疗(IMRT)技术用于临床鼻咽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在我们科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肿瘤放疗)几乎所有鼻咽癌病例均接受调强放疗,严重口干发生率减少,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和放射性骨髓炎已经很少见。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放疗技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对局部晚期患者的价值,放疗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何影响,先进放疗技术下的生存质量益处?这些都是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现结合鼻咽癌治疗进展简述如下:

1. 鼻咽癌2008分期方案开始普及

鼻咽癌2008分期成鼻咽癌发展的促动力。鼻咽癌2008分期的最大突破在于确立了磁共振成像(MRI)作为分期的首要手段,而全国使用统一的MRI扫描规范和报告模板,将利于缩短各单位鼻咽癌诊断水平的差距,最终提高整体水平; 依据MRI进行分期,可能在治疗策略的制定和放疗靶区勾画两方面对疗效产生影响;自2008分期得到修订后,国内鼻咽癌分期相关研究空前活跃,主要集中在对新分期的验证、新分期与’92分期的对比、MRI对于分期的作用等方面。

2. 分期指导下的鼻咽癌治疗策略

T12期:外照射放疗是否已足够

T1/2期鼻咽癌在外照射后接受计划性腔内放疗可获满意的局部控制率;近距离治疗追量可大大减少外照射剂量,这与患者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T3-4N2 及以上期别鼻咽癌放化疗研究进展

T3-4N2 及以上期别需要采取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意见一致。放化疗研究的挑战依然存在,包括如何权衡化疗真正益处,以尽可能减少其带来的副作用等。①调强放疗(IMRT)时代放化疗策略的制定;②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③·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④诱导化疗、辅助化疗的价值;

3. 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相关内容

生存质量评价已成为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尚缺乏量化评估适形调强放疗(IMRT)后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研究;临床研究表明:IMRT技术可减轻鼻咽癌放疗后无瘤生存患者的口干、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进食吞咽困难等放疗后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了解和预防鼻咽癌放疗后远期副作用极其重要,鼻咽癌放疗后远期副作用的处理重在预防,内容包括:

① 放射性脊髓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对于常规分割放疗,预防放射性脊髓损伤,关键是在治疗计划设计时技术上要保证脊髓处于公认耐受剂量以下,当脊髓最大剂量限制为等效单次剂量13 Gy或20 Gy分3次照射时,脊髓病的发生率<1%。放射性脊髓炎的主要处理手段是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是放射性脊髓损伤的最常用药物;同时,要求病人在放疗结束6月内避免做过激的低头动作。

② 放射性脑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计划设计时要避免脑部高剂量照射,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脑代谢复活剂和脑保护药物。

③ 放射性吞咽功能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和呛咳不可逆,尚无有效治疗;吸入性肺炎(误吸引起)是鼻咽癌放疗后主要死因之一;食道入口5.0 cm的平均剂量<60 Gy或可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

④ 放射性听力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鼻咽癌放疗后的听力下降有相当一部分是神经感音性听力丧失;对于常规分割放疗,将内耳区平均放射剂量应限制在≤45 Gy(更保守估计≤35 Gy)可以降低感音性耳聋发生率。

⑤ 放射性视力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分次剂量≈1.8 Gy、总照射剂量>60 Gy或单次剂量>12 Gy可显著增加视神经和视交叉损伤的危险;分割照射总剂量<8 Gy时不会产生明显可见的晶体混浊。

本文是王连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