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庆国 人已读
医生手记-腰背痛
文献统计,高达70%-85%的人都有过腰背痛的经历,其中90%的腰背痛为非特异性,即无明确原因的腰背痛。非特异性腰背痛多为自限性,在不治疗的前提下,这类腰背痛57%的在1周内自然恢复,90%在6周内恢复,95%在12周内恢复,只有1.3%在1年后仍有功能障碍。因此,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在诊断明确后,只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保护胸、腰椎、适当锻炼,绝大多数可以短期(12周以内)痊愈,而不至于发展为慢性腰背痛(持续12周以上)。腰间盘突出、创伤、感染性疾病、肿瘤、泌尿疾病等引起的特异性腰痛,对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影响大,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必须及时到医院由专业医师诊治,避免引起严重的后果。不同特征的腰背痛,背后隐匿的疾病也不同,掌握不同疾病导致的腰背痛的特点,及时就医,可以避免延误病情。以下向你介绍各类腰背痛的特点:
非特异性腰背痛:高发年龄30-50岁,好发人群:矿工、司机等,而坐位工作和职业不是腰背痛的危险因素。病因不明确,诱发因素:搬、提重物、扭转腰部、打喷嚏、弯腰取物等;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特点:发病急,疼痛程度多较为剧烈;腰椎活动可引发、加重腰背痛。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可同时存在腰部无力、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性下降,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
腰肌劳损导致的腰痛:好发人群:长期反复的过度腰部运动及过度负荷者,如长时期坐位、久站或从弯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使腰肌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腰肌劳损症状;疼痛特点: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晨起重,活动后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腰部有压痛点。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骨质疏松导致的腰痛:好发人群:70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女性,瘦弱者,有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使用强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3个月以上者;骨质疏松疼痛一般特点:全身酸痛、无力,甚至起床困难;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特点:抬、搬、提重物或较轻物体、摔倒、转身、咳嗽、打喷嚏、弯腰时,甚至没有上述任何原因时,出现腰背疼痛,部分病人疼痛剧烈,卧床,不能活动;有些病人可下地行走,只是在翻身、起卧床、弯腰时腰背痛;有些病人疼痛一段时间后,疼痛消失,过一段时间再次出现,有些病人表现为胸痛、腹痛,有时误诊为阑尾炎、胃病。
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痛:高发于30-60岁,特点是:不能耐受久坐,久坐后腰部酸胀、疼痛,有时会扩散到臀部、大腿,影响到坐骨神经时,疼痛、麻木可放射到小腿、脚部,站起活动后好转,久站腰痛又加重,卧床休息腰痛明显减轻。
骨癌导致的腰痛:有恶性肿瘤病史者需警惕恶性肿瘤转移到大梁骨导致的腰背痛,这种骨癌疼痛的特点是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重,特别是夜间疼痛明显。
感染导致的腰背痛:特点是持续性疼痛,多合并有体温高、无力,腰背活动受限;
另外,泌尿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内脏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肾脏肿瘤、胆囊炎、肝脏肿瘤、妇科炎症等,除原发病的特点外,也会导致腰痛,需正确区别对待。
本文是张庆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