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后必读
发表者:吴晴 人已读
肿瘤患者在抗癌时,因为求生心切所踏入的误区。我们理解肿瘤患者用尽各种办法,只为了能够让生命获得延续,但抗癌路上遇上的误区,往往更加致命。
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有的宣传可以防癌,有的宣称可以治癌,好像保健品无所不能,就没有它不能防的癌症,没有它不能治的癌症。
所谓的保健品不外乎就是由维生素、矿物质、部分珍贵的动植物提取物等而成,虽然有些成分经过某些研究(主要是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提示可能有抗癌功效。但在商家的眼里,只要保健品中有某些抗癌成分,就能作为大力宣传的“亮点”,鼓吹其具有抗癌功效。
事实上,市面上多数的保健品其实是“食品”而不是“药品”,合法的保健品保证上均应该有“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国产),或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进口)”。但很多保健品商家在宣传时故意将保健品混淆成药品,宣称有治病的功效。
也有人疑问,明明有实验研究数据表明,某些成分确实有抗癌功效,又怎么说不能抗癌呢?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含抗癌成分的食物并不表示吃了就能防癌抗癌。
这些研究通常是将食物的提取物在动物上进行研究,再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提示提取物的功效。先不说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千差万别,即使对人体有效,那得吃多少的保健品才能起效。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报告称:“各类维生素补充剂、保健品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其有显著防癌或抗癌功效。”肿瘤患者千万别相信保健品能抗癌,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不少肿瘤患者认为,术后体质虚弱,可以通过名贵滋补药材来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防止肿瘤复发转移。只要是滋补身体的中药,如冬虫夏草、西洋参、灵芝、鹿茸等,统统都买回来吃。殊不知,即使是身体虚弱,也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不同体质。
比如正在放疗的患者,患者容易阴虚火旺,如果此时大量服用滋补药物,会加重阴虚症状,甚至导致放疗无法再进行下去。
还有些患者认为藏红花、三七、鳖甲等药材具有抗癌效果,不分肿瘤类型、不分治疗阶段,一味地服用,对身体也会带来伤害。
另外,肿瘤组织获取营养的能力远远大于正常组织。肿瘤细胞具有多种供能途径,即使在患者能量摄入不足,已经出现恶病质时,依然能够利用患者自身的营养物质,不断生长,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变得消瘦、衰弱。
因此通过控制饮食来遏制肿瘤细胞生长不现实。但不吃饭却会使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让感染有机可乘,影响正常的治疗,甚至让癌细胞再次复苏。
误区四:肿瘤患者不能吃发物
从中医角度,所谓“发”,可以理解成“诱发、引发、助发”。原本有慢性疾病的人,体内存有“伏邪”,如果吃了“发物”,就可能诱发原有的慢性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发物多为一些较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只要对此不过敏,均可放心食用。
有些患者听说海鲜、鸡肉、蘑菇等等都是发物,会导致癌症复发,一点都不敢吃,平日只能吃些白米粥、蔬菜。长期进食这些食物,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我们看到很多患者在去世前,往往皮包骨头,极度消瘦,这与肿瘤失控生长导致的过度消耗、机体营养摄入不足、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和营养丢失增加密切相关。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很多所谓的发物往往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又是肉质鲜美、容易消化、增进食欲的理想的佐餐佳肴。
所以,肿瘤患者不应该对“发物”说不!
抗癌之路道阻且长,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擦亮双眼,务必避开误区。我们希望像魏则西、周洋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但愿每一位肿瘤患者在抗癌路上不走弯路!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