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蕊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EMS是什么鬼?

发表者:朱蕊 人已读

EMS,普通人眼里不就是邮政快递吗?淘宝族眼里就是?,在妇产科医生眼里,中文名叫“子宫内膜异位症”,英文名叫“endometriosis”,英文缩写EMS,它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角。

别觉得听名字很一般,要知道,如果妇产科界搞个“十大未解之谜”的话,EMS基本妥妥地要上榜。

虽然它跟快递EMS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倒有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喜欢跑”。

一般情况

一般,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内。

EMS患者

EMS患者的子宫内膜则会“跑到”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

更可怕的是,这些“跑掉”的子宫内膜仍然具有活性!还会周期性出血,会让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常导致慢性盆腔痛、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这样一种症状比较明显的疾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却往往要较长时间。

有多长呢?文献报道平均是7年!

各国略有不同

美国平均11.7年;

德国及奥地利10年;

英国8年;

挪威6.7年。

不同年龄也不同

30岁以上平均需要3.3年;

19岁以下的青少年则平均需要12.1年。

EMS发病率不低,占育龄妇女慢性疾病的10%,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延迟诊断的后果,是无法让患者得到及早诊治,影响到病情程度、治疗方式及效果、预后。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对EMS的临床预测有价值呢?

目前临床上将EMS分为3种类型

SUP

腹膜型

OMA

卵巢性

DIE

深部浸润型

常见的临床表现对EMS的预测价值

1

疼痛

EMS患者70%-80%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其中DIE患者的疼痛更为广泛和严重。

但是,疼痛虽然是EMS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却无法就此诊断——因为导致疼痛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肠胃炎、阑尾炎、宫外孕、盆腔炎……疼痛并不是EMS特有的表现。

经过综合考量,2014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指南建议,对于育龄期妇女出现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排便痛等症状时,可考虑EMS。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患者的痛经等症状容易被忽略。大多数EMS患者在青春期已经有症状,特别是痛经较多。但可能因为家长或自己认为痛经是正常现象,无需就诊,以及一些医生也认为痛经属于常见情况,从而对年轻患者,特别是无性生活史者,缺乏必要检查,造成EMS的诊断延迟。

EMS患者疼痛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痛经

EMS的典型症状,大多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痛经程度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经前1-2天开始出现,月经第1日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

严重痛经的患者甚至对止痛片没有反应,发作时不能胜任学习与工作,并影响日常生活。

即便如此,由于大多数人认为痛经“理所应当”,该症状仍容易遭到忽视。

有学者提出,对止痛片没有反应的盆腔痛患者,最后诊断为EMS的概率达到67.4%。

(2)性交痛

同房或同房后,在阴道及盆腔部位疼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疼痛更加明显。

有学者指出,严重性交痛可以作预测后盆腔DIE的因素,其敏感度为25.0%,特异度达到90.9%。

(3)排便不适

无论经期或非经期,大便时肛门周围或下腹部感到疼痛,尤其是经期时症状加重。

排便不适是DIE患者常见且具有一定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是预测DIE的重要指标之一。

(4)其他

根据EMS发病部位,可以出现相关的部位疼痛、出血等症状。

发病于肠道和直肠EMS患者会有肠道症状、便秘、腹泻、便血。

膀胱和输尿管EMS患者有排尿困难、膀胱部位疼痛、偶有血尿等。

2不孕

不孕在EMS患者中的发生率,各类报道之间差异较大。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对于35岁以下的女性,EMS是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7,95%CI=1.46~2.14),而对于35-39岁的女性,EMS与不孕相关性不明确(HR=1.20,95%CI=0.94~1.53)。

EMS的体征及辅助预测指标

1体征

通过妇科检查(双合诊、三合诊)可以了解盆腔情况。(EMS的典型体征为子宫后倾固定、附件可扪及囊性肿块、附件囊肿活动度欠佳、子宫直肠窝触痛,阴道后穹隆、宫骶韧带及子宫直肠陷凹有痛性结节、阴道后穹窿紫蓝色结节。)

妇科检查结果受医生经验及技巧影响极大,但对诊断EMS仍有重要意义。2014年ESHRE指南推荐,对所有怀疑EMS的患者都应行妇科检查。

若体检附件包块,可考虑OMA;

在阴道后穹隆观察到直肠阴道壁痛性结节,可考虑DIE。

还有一项研究观察到,对于DIE的患者,月经期行体格检查发现阳性体征可能性较非经期高5-10倍。但临床实际操作中推广这一经验还需谨慎,应注意操作时的清洁卫生,避免继发感染。

2血清标志物

较早期的一些研究认为,CA125对EMSIII、IV期的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但2016年的2篇文献收集和综合分析超过16000例样本后得出:

无论是传统上的血清学标志物(如CA125、CA199)或者一些较新的生物标志物[如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微小RNA(miR)-9、miR-22等],它们单独或是联合其他的辅助检查(例如联合其他血清标志物、体格检查或超声检查),其结果都不具备真正临床预测价值。

3超声

不同的超声途径对不同的病灶部位,敏感性和特异性会有些许差异,但总体来说,超声检查对于EMS的诊断非常重要,“一哥”地位无可撼动。

4磁共振(MRI)

何时应采用MRI作为影像学检查,目前仍无明确定论。

2017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发布指南推荐,只有临床高度怀疑但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的EMS患者,才推荐使用MRI。

EMS预测模型

EMS是妇产科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不断有学者提出自己的预测模型,希望寻找到经济、有效、可重复性高的筛查手段,减少EMS诊断延迟。

但用一句话来概括,目前为止公开发表的预测模型对EMS的诊断仍旧没有太大实际价值。

在DIE预测模型中,2015年一项在OMA患者中预测DIE的模型取得一定进展。但除此之外,目前还是缺乏预测DIE的最佳思路。

以上从EMS患者的

√ 典型症状与体征

√ 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预测模型

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期望有助于提升大众和医生的认识,

让患者得到及早诊治。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