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吴剑波 人已读
001祛风止痒口服液
002肤痒颗粒
003玉屏风口服液及胶囊
004复方青黛胶囊
005百癣夏塔热片
006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007裸花紫珠片
008新癀片
009一清胶囊
010蒲地蓝消炎胶囊
001祛风止痒口服液
【成 份】赤芍、地龙、白芍、甘草、地肤子、防风、青蒿、苍耳子(炒)。辅料为:聚山梨酯80。
【性 状】本品为深棕色的液体,久置产生少量沉淀;味苦、微甜。
【功能主治】养血活血,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风热外袭所致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的皮肤瘙痒及过敏性鼻炎出现的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的缓解。
本品能平衡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抗炎、抗过敏、提高免疫力三重功效,无嗜睡、无心脑毒性等副作用。
【用法用量】每瓶装120或200毫升。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2、儿童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吴大夫小评】本药组方中,赤芍是清血分实热的,地龙能解热、镇静、抗惊厥,青蒿也是清湿热的,地肤子、苍耳子止痒,防风能祛风解表。所以,此药对于热性、实性的瘙痒较对症,对于慢性荨麻疹等虚症、寒症则不适宜。
002肤痒颗粒
【组成】苍耳子(炒)、地肤子、川芎、红花、白英。辅料为蔗糖,糊精。
【药物性状】黄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 孕妇忌服。 消化道溃疡者慎用。
3. 因肾病、糖尿病、黄疸、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应以治疗病因为主,若需用本品时,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吴大夫小评】本药组方中,苍耳子是主打药,其主要功能是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川芎、红花是活血的,地肤子止痒,白英则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总的讲,并无太多寒凉药,对于虚症、寒症应也能用。
003玉屏风口服液及胶囊
【处方】黄芪600g 防风200g 白术(炒)200g
【制法】以上三味,将防风酌予碎断,提取挥发油,蒸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及其余黄芪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适量乙醇使沉淀,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加水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另取蔗糖400g制成糖浆,与上述药液合并,再加入挥发油及蒸馏后的水溶液,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性状】口服液为棕红色至棕褐色的液体;味甜、微苦、涩。胶囊剂每粒装0.5g,内容物为黄棕色的颗粒;味苦、微甜。益气,固表,止汗。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液一次10ml,一日3次。胶囊一次2粒,一日3次。
【吴大夫小评】这是一个经典古方了。黄芪补气,白术健脾,防风祛风解表。对于体虚自汗等,疗效确切。慢性荨麻疹也值得一试。
004复方青黛胶囊
处方:青黛60g 马齿苋200g 白芷100g 土茯苓200g 紫草80g 贯众60g 蒲公英80g 丹参100g 粉萆薢100g 白鲜皮100g 乌梅200g 五味子(酒制)100g 山楂(焦)60g 建曲60g 制成 1000粒
性状:胶囊剂,内容为灰褐色至紫褐色的颗粒及粉末;气微,味微苦、酸。本品每粒含青黛以靛玉红(C16H10N2O2)计,不得少于0.060mg。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斑化瘀,祛风止痒。用于进行期银屑病,玫瑰糠疹、药疹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禁忌】 孕妇禁用、血白细胞低者忌用。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及胃部不适者慎用; (2)定期复查血象。
【规格】 每粒装0.5g
【吴大夫小评】青黛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热毒发斑、吐血等症。本方药物不少,对于象我这样非中医专业的,也只能是识其皮毛而已:(1)土茯苓、白鲜皮、丹参、紫草、贯众大都是清热凉血;(2)马齿苋、蒲公英肯定是消炎杀菌的;(3)白芷、粉萆薢祛湿为主;(4)乌梅、五味子是收敛的;(5)山楂、建曲是开胃。从君臣佐使看,青黛为君,土茯苓一组为臣,白芷一组为佐。至于收敛组是为了防腹泻,山楂组是防伤胃。总之此方是寒凉为主,对一派热象之皮肤病均可用。
005百癣夏塔热片
【处方】地锦草180g 诃子肉30g 毛诃子肉30g 司卡摩尼亚脂15g 芦荟42g 西青果30g
制法:以上六味,取地锦草加4倍量的70%乙醇浸泡24小时,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 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60℃),药渣与诃子肉、 毛诃子肉、西青果混合加水煎煮3次,第1次加水10倍量,煎煮1小时,后2次均加水8倍量煎煮1 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0.08Mpa,80℃)至相对密度为1.10~1.15(60℃), 合并两种浓缩液,再减压浓缩(-0.08Mpa,80℃)至原药材量1:1的稠膏;取芦荟、司卡摩尼 亚脂粉碎,过100目筛,与上述稠膏混合,加淀粉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
【性 状】本品为糖衣片,每片重0.3g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苦。
【适 应 症】清除异常黏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用于治疗手癣、体癣、足癣、花斑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痤疮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患有慢性腹泻、痢疾不宜服,可大便次数增多及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
【吴大夫小评】这是维族药。主药地锦草别名血见愁,功能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从中提取的地锦素体外实验有广谱抗细菌作用。但还真没听说过有内服抗真菌的作用呀?到底如何,尚待临床观察。
006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产品类型]:OTC-肝胆用药
[产品规格]:12g/袋,6袋/盒。
[主要成份]:菊苣子、芹菜根、香青兰子、黑种草子、茴香根皮、洋甘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产品性能:调节异常体液及气质,为四种体液的成熟剂。可用于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功能,治疗肝胆炎症、皮肤疾病、排除体内毒素等。
产品说明:本品可调节内分泌水平,治疗各种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皮肤炎症、痤疮、色斑、黄褐斑,痛经,妇科炎症和更年期综合症;平衡肠内益生菌、用于肠道感染;抗衰老、老年性痴呆和肿瘤的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等。长期临床应用表明,本品应用于皮肤科、美容科的座疮、色斑、粉刺患者。
【吴大夫小评】这是维族药。所用的草药我就更不熟了。但讲的皮科适应症主要也是座疮,还有色斑。听一位专家讲此药对黄褐斑确有效果,以后可试一试。
007裸花紫珠片:
本品为裸花紫珠浸膏片。
【制法】 取裸花紫珠,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干燥成干浸膏,加适量辅料,制成颗粒,压片,包糖衣,即得。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涩、微苦。
【功能与主治】 消炎,解毒,收敛,止血。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急性传染性肝炎,呼吸道和消化道出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3~5 片,一日 3~4 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吴大夫小评】这是黎族药。裸花紫珠味苦、微辛,平。消炎,解毒,收敛,止血。用于化脓性炎症,急性传染性肝炎,烧伤或烫伤,外伤出血。我看就如汉药的马齿苋、蒲公英之类。厂家讲能治痤疮,试试吧。
008新癀片
成份:肿节风(九节茶)、三七、人工牛黄、猪胆粉、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吲哚美辛。
性状:本品为淡棕灰色的片剂;气香、微腥,味苦。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外用,用冷开水调化,敷患处。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空腹服药会有眩晕、咽干、倦怠、胃部嘈乱不适、轻度腹泻,停药后自行消失。
【禁忌】有消化道出血史者忌用。
【包装】药用铝塑泡罩包装,每板装12片。
新癀片(由厦门中药厂生产)是专治红肿热痛的常用药,其中九节茶具有清热祛风,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调节免疫功能;三七含三七皂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并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牛黄有清热解毒,镇静抗炎作用,对发热尤为有效;珍珠层粉具有清热,安神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利尿作用,促进尿酸排出。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适用于痛风、痛风关节炎和多种炎症等。
【吴大夫小评】这是闽南剂特色药,方解如前。此药对咽喉肿痛、 牙痛、效果是很明确的,方中有三七、牛黄、天花、珍珠、水牛角粉,我想对于发热、感染性皮肤病都应有效果。但应记住方中有西药吲哚美辛,切防过敏反应。
009一清胶囊
【成 份】大黄、黄芩、黄连。
【性 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黄色至黄棕色粉末;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及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
【用法用量】每粒装0.5克。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
【吴大夫小评】此药很简单,三黄。我看作用与新癀片类似。
010蒲地蓝消炎胶囊
【成 份】 蒲公英,黄芩,苦地丁,板蓝根 。
【性 状】内容物为棕褐色的颗粒或有少许粉末;气微,味苦。
【适 应 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淋巴腺炎、扁桃腺炎。
【规 格】 0.4g*24粒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5粒,一日4次。小儿酌减。
【吴大夫小评】也很简单的,蒲公英、地丁、板蓝根,全是抗菌消炎的。
本文是吴剑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