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荣_好大夫在线
2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小儿误吞纽扣电池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发表者:耿荣 人已读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应用纽扣电池

钮扣电池在在家庭生活中非常普遍,如遥控器、儿童玩具、手表、电子体重计等的日益普及,并且纽扣电池由于其体积小、外观诱人,对儿童极具吸引力,随之发生的误吞纽扣电池的意外日见增多。电池大小不一,电池直径小的0.3 cm~0.5 cm;大的可有1.5cm。

常见什么年龄的小儿易发生误吞纽扣电池的情况

儿童误吞纽扣电池易发生在年幼的儿童中,特别是4岁以内的婴幼儿中,有文献报道某医院半年接收例7例误吞纽扣电池的孩子,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7个月至4岁;误吞后1小时至2 天来医院就诊;有6个孩子误吞1枚电池,有1个孩子误吞2枚电池。2例电池位于胃内,在胃镜下钳取出,5例位于肠道内,分别于1~3天后自行排出。

更有严重病例报道:

1,女孩,1 1 个月,因误吞电池26 d、咳嗽23 d 。咳嗽非常严重并发缺氧的情况,住院治疗,行胃镜检查和取出食管上段纽扣电池(直径约1.5cm1 枚,并发现已形成食管化学烧伤后食管炎,食管气管瘘。行多次手术并且胃造瘘+空肠造瘘术等,内外科综合治疗半年,才恢复到能经口进食,喂食肉类需弄成碎末,喂养需小口进食。

2,女孩,11 个月,因进食困难、发热、咳嗽1 周。行胃镜检查+异物探取术,取出食管上段纽扣电池1枚,并发现食管上段前壁异物停留部位穿孔,手术行胃造瘘+空肠造瘘术。经内外科综合治疗,8个月后气管食管瘘完全闭合,改用经口缓慢进食流质饮食。

误吞纽扣电池后,电池在体内的行走和排出情况

在消化道异物处理指南中指出,如果食管中停留纽扣电池,会很快发生液化坏死和穿孔,导致致命性的并发症。如果异物直径偏大则很容易导致异物嵌顿。

电池卡在咽部,孩子会突然发生窒息危及生命。

电池较大嵌顿在食管,孩子吞咽障碍,咳嗽,造成腐蚀性食管炎、食管气管瘘,食管狭窄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电池滞留大于12 h均发生食管穿孔性损伤。

电池进入胃内,胃酸可腐蚀电池造成重金属泄漏。在酸性环境(胃酸)中,由于电化学反应而使阴极处溶解、穿破并渗漏出内容物,释出的氢氧化钠在30秒内可使胃内的pH值达到11,呈碱性,4小时内可造成胃粘膜层损害,8~12小时即可能胃穿孔。即使抗酸剂不能延缓电池的裂解。

电池较小,排到肠道内,一般1~3天排出体外。

所以重要的是,纽扣电池与胃液或粘膜接触的时间,即在局部停留时间较久会构成危险。若能顺利通过胃肠道则基本可以排出。

误吞电池危害食管和胃粘膜的因素

压迫:纽扣电池对食管局部组织的压迫引起坏死可导致气管食管瘘,

腐蚀:电池中腐蚀性物质漏出,及电池的放电,和腐蚀性损伤,均可引起食管损伤及气管食管瘘

所以,纽扣电池由于具有电解、放电、腐蚀及局部压迫作用,对机体可造成物理性、化学性复合性损伤,若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如位于食管可导致食管穿孔、食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纵隔感染、声带麻痹等并发症,甚至可危及生命。

锂纽扣电池损伤更大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纽扣式电池多为化学电池,除锂电池外,其他电池都属于碱性电池,电解液为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属强碱性、带电、腐蚀性极强。如电池误咽人食管后食管内分泌物会连通电流,导致化学反应,灼伤和腐蚀食管及周围脏器。

锂电池比碱性电池更容易出现气管食管瘘,其原因为锂电池(3 V)电压比碱性电池(1.5 V)产生电压要高。

儿童误吞纽扣电池的急诊处理

一.首先紧急确定电池的位置

根据误吞纽扣电池的时间及大小,以及当时孩子的症状,判断是否存在电池误入气管,或嵌顿在食管,并保持患儿生命体征稳定,

如果纽扣电池位于气管引起窒息,立即现场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异物,在医院立即心肺复苏并气管镜取出异物。

如果纽扣电池已吞咽下去,做胸腹部X线片检查以明确纽扣电池位置、大小、形态、数量以及电池周围组织损伤情况。纽扣电池是金属物,X线下示圆形致密影。

二.尽快从体内取出是急诊处理患儿误吞纽扣电池的关键

一旦确诊误吞电池应马上取出。

在食管内和胃内,以胃镜检查和取出异物为主。

在肠道内,电池一旦顺利通过十二指肠,85%患儿会在3天以内排出体外。误吞较小的纽扣电池直径0.3 cm~0.5 cm,且为圆形,较易通过消化道,肠道为偏碱性环境,电池位于肠道相对安全。

严重的病例需要外科治疗,但外科治疗仍存在较多并发症,治疗中均采用了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或十二指肠造瘘等,治疗时间1~3个月,更长者达8个月~1年。

做好宣传教育,保护好孩子,避免发生误吞纽扣电池的情况

  1. 告知误服纽扣电池的严重危害性,向广大儿童家长、幼儿教师及医务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

  2. 在日常生活环境中避免存放使用纽扣电池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杜绝孩子与纽扣电池接触,

  3. 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护,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4. 如发生儿童误服电池应立即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取出,以免对患儿造成严重伤害。

本文是耿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