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琦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脑卒中后一定要看的康复大全

发表者:罗晓琦 人已读

脑卒中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后遗症,也就意味着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一定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就更需要每一位脑卒中患者和家人都能够对脑卒中康复树立正确的康复观,不仅要积极面对病症,还要有信心的去参与每一次康复治疗。

就脑卒中后遗症来讲从早期就介入康复治疗,并以患者康复情况为基础,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康复治疗能够改善受损的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一般分为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恢复期的康复治疗、长期的康复治疗,针对不同康复时期的康复重点不相同,能够最大化保证患者顺利康复。

关于急性期的康复治疗:

当患者还处于急性期时往往病情仍比较凶险,因此关于康复治疗更多地是要考虑防止压疮,防止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避免关节挛缩与变形,也为后续功能康复训练做好准备。

正确的体位摆放

正确体位的摆放能预防和减轻肌肉弛缓或痉挛带来的特异性病理模式,防止因卧床引起的继发性功能障碍。

1、健侧卧位:是患者最舒服的体位。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垫枕上,上肢向头顶方上举约100°。患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垫枕上,既不外旋,也不内旋,避免足内翻。

2、患侧卧位: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腕、指各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健腿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的垫枕上。患侧卧位时,康复人员应注意患肩、患髋不能压在身体下面。

3、仰卧位:仰卧位不是最佳的体位,因为仰卧位可以加重病人的痉挛模式,如患侧肩胛骨后缩及内收,上肢屈曲、内旋(常常放在胸前),髋关节轻度屈曲及下肢外旋(可引起外踝压疮),足下垂及内翻。为预防这些异常,患肩应放在体旁的垫枕上,肩关节前伸,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和大腿下放置垫枕,使骨盆前伸,防止患腿外旋,膝下可置一小枕,使膝关节微屈,足底避免接触任何支撑物,以免足底感受器受刺激,通过阳性支持反射加重足下垂。另外,偏瘫患者应避免半卧位,因该体位的躯干屈曲及下肢伸展姿势直接强化了痉挛模式。

床上体位变换

如果患者一直持续保持一个体位,十分容易引起继发性损伤即并发症,如关节挛缩、压疮等。因此只有定时变换体位才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1、被动向健侧翻身:先旋转上半部躯干,再旋转下半部躯干。治疗者一手放在颈部下方,另一手放在患侧肩胛骨周围,将患者头部及上半部躯干转呈侧卧位;然后,一手放在患侧骨盆将其转向侧方,另一手放在患侧膝关节后方,将患侧下肢旋转并摆放于自然半屈位。

2、被动向患侧翻身:治疗者先将患侧上肢放置于外展90°的位置,再让患者自行将身体转向患侧,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体力较差时,则可采用向健侧翻身的方法帮助患者翻身。

关节被动运动

通过关节被动运动在防止关节挛缩和变形的基础上,对患者建立早期正确运动的感觉,促进大脑皮质产生运动的“记忆”。

关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在这个时期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往往比较平稳,各项功能也在恢复阶段,因此要抓住这段康复好时机,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以基本动作训练为重点,从翻身、坐位、站位再到行走的顺序进行康复。

1、双手交叉上举训练:患者仰卧,双手手指交叉,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Bobath握手)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在胸前伸肘上举,然后屈肘,双手返回置于胸前,如此反复进行。上举过程中,要保证肩胛骨前伸,肘关节伸直,患者可将其上肢上举过头。

2、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在完成前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的训练。摆动的速度不宜过快,但幅度应逐渐加大,并伴随躯干的转移。

3、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患者仰卧,用健侧足从患侧腘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伸展,将患足置于健足上方。患者利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抬起,尽量抬高,患侧下肢不得屈曲。然后缓慢放回床面,如此反复进行。

4、“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上肢伸直放于体侧,双腿屈髋屈膝,足支撑在床上。嘱患者将臀部主动抬起,并保持骨盆成水平位,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

5、坐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和耐力训练。患者在躯干无支撑的状态下,在床边或椅子上取静坐位,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90°,双足踏支持台或地面,分开约一脚宽,健侧上肢撑床或双手置于膝上。训练者协助或指导患者调整躯干和头至中间位,然后松开双手,此时患者可保持该位置一定时间,然后慢慢地倒向一侧。随后训练者指导或帮助患者调整身体至原位,反复进行。

6、站位训练:待患者站立后,嘱患者上肢自然垂直于体侧,在逐渐去除对躯干的支撑时保持站立位。待患者能独立保持静态站立后,嘱患者将自身中心逐渐移向患侧,以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继而通过患者自身移动重心等动作进行自动态站位平衡的训练。直至患者能在突然受到外力推拉时仍能保持平衡,即达到被动态站位平衡。

7、步行训练:待患者能做到自动态站位平衡,且患腿持重达体重一半以上并能向前迈步时,便可进行步行训练。初期训练要少量多次,循序渐进,避免患者过渡疲劳、出现足内翻等情况。

8、物理因子治疗:常用的有局部机械性刺激(如用手在肌肉表面拍打等)、冰刺激、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和局部气压治疗等可使瘫痪肢体肌肉通过被动引发的收缩与放松逐步改善其张力。

9、中医康复治疗:通过多种康复方式如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患处肿胀、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关于长期的康复治疗

当患者已经度过以上两个阶段后根据自身情况,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后续的家庭康复,更好的回归社会和家庭。

1、饮食康复护理: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蛋、鱼类、蔬菜、水果、菌类(木耳,蘑菇)、豆类等,保证每日饮水量。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宜在5克左右。奶类应选脱脂或酸奶。忌食油腻,油炸,动物内脏,少吃辛辣,烧烤食品,戒烟酒等不良习惯。

2、心理支持:在进入后续康复后患者可能因为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家属应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任何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

3、日常运动:通过患者恢复情况,针对坐卧和行走等开展日常运动,如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改善残存功能,使异态坐姿、站姿等逐渐恢复正常。

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持之以恒!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