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总补体活性(CH50)的临床意义

发表者:王晋平 人已读

当前位置:好大夫在线>王晋平大夫个人网站 >文章列表> 文章详情
经典问答
总补体活性偏高可能是什么病?其他免疫方面的化验均正
发表者:王晋平(访问人次:1)
患者: 去年在302医院曾经检出抗线性粒体和抗核抗体阳性,肝脏b超显示肝实质弥漫性损伤。最近协和化验只有总补体活性稍稍偏高。想知道是不是有误诊的可能?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总补体活性 总补体活性介绍: 总补体活性是根据补体能使免抗羊红细胞抗体(溶血素)致敏的羊红细胞发生溶血,其溶血程度与总补体活性有关,但非直线关系。总补体活性测定主要反映补体(C1~C9)经传统途径活化后的活性。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补体活性正常值: 本法测得的健康人正常值为50~100U/ml。 总补体活性临床意义: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清补体含量可以发生变化,因此临床上观察补体含量的动态变化,如总补体活性、补体个别成分特别是C3和C4量的变化等,对一些疾病的诊断、病因研究及预后判断都有一定意义。但补体量的降低,并不一定就是免疫紊乱或免疫性疾病。现知缺血、凝固性坏死和中毒性坏死,可使组织释放较多的蛋白分解酶,导致补体溶血活性和每个补体成分下降。某些先天性补体缺乏症也可出现某个补体成分的缺损,因此需对具体情况作详细分析。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

总补体活性临床意义

CH50法检测是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所反映的主要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如果测定值过低或者完全无活性,首先考虑补体缺陷,可分别检测C4、C2、C3和C5等成分的含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重肝病时血浆蛋白合成能力受损。营养不良时蛋白合成原料不足,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引起血清补体水平下降。

在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病时,血清补体水平随病情发生变化。疾病活动期补体活化过度,血清补体水平下降;病情稳定后补体水平又反应性增高。因此补体检测常可作为自身免疫病诊断或是否有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时,常因补体旁路途径的活化过度引起血清补体水平降低。心肌梗死、甲状腺炎、大叶性肺炎、糖尿病、妊娠等情况下血清补体水平常升高。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注意一下,两家医院做的检查项目是否一致。
发表于:2012-05-27 00:45

本文是王晋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