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冰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转发

全国高血压日/那些严肃又有趣的心血管领域研究。

发表者:何丽冰 人已读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今天就让我们来放松一下,看看心血管领域有哪些有趣的研究。

1

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心血管疾病风险翻倍1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甘维施博士在医学杂志《Hypertension》上发表报告说,如果只睡很短时间,会提高血压和心率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能会增大心血管系统的压力。研究纳入4810名年龄在32岁到86岁之间的受试者,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在32岁到59岁的研究对象中,平均每晚睡眠不足5小时的人罹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高一倍多。

2

工资低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2

《欧洲公共卫生学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的保罗•利研究发现高血压和低工资有关。在25-44岁的工薪阶层中,工资较低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压;同时还指出,假如工资翻倍,该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则可降低25%-30%。研究者针对此结果给出了两个心理学解释。首先,挣钱太少会降低一个人的自尊和幸福感,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下,会通过神经心理学的途径,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其次,挣钱太少也会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许多麻烦事,比如没钱给汽车加油,这同样会带来压力,进而影响血压。

3

从耳垂判断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3,4

耳垂的折痕能反应出一个人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哥本哈根心脏研究公布了在普通人群中进行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研究共纳入了10 885名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随访35年,发现耳垂皱褶征(ELC)和缺血性心脏病[相对风险(RR)值分别为1.09,95%可信区间(CI)为1.01~1.18]以及心肌梗死相关[RR为1.09,95%CI为0.98~1.22]。虽然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但耳垂褶皱可作为一个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的体征,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耳垂皱褶征(ELC):耳垂上出现耳屏到耳垂后外侧缘的褶皱,至少占总耳垂长度的1/3。]

DJVRT4UFA}FA1)4R1UB0J81.png

4

除了阿司匹林和他汀,爱、宽容和乐观也是心脏病良药5

JACC近期发表了一篇综述,积极乐观的思想和情感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文中指出,心理幸福感通过生物过程、行为和心理社会资源影响心血管状态。心理幸福感与生物过程相关(如观察到的心血管指标:如血压、血脂和血糖,及其他心血管状态如动脉粥样硬化);幸福感还与运动,饮食等行为相关,如乐观者更少吸烟,更积极进行规律运动;社会因素如经济地位,亲友关系和童年遭遇均可影响心血管疾病。

5

中年男性打鼾会增加高血压风险6

一项韩国研究发现,中年男性鼾症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更大。研究共纳入4954例中老年无高血压的受试者,随访14年,结果发现,在中年男性(40-45岁)中,习惯性打鼾(一周至少4晚打鼾)会增加新发高血压的风险,女性和>45岁的男性受试者则没有这种相关性。其潜在的生理机制可能是,打鼾时上呼吸道完全或部分阻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增加,交感神经激活延长,从而导致高血压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4HNDJPZDPO(8YTBOYCLT0L.png

*依据140/90 mmHg的标准定义

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普遍偏高,而上述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心态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压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愿这篇文章能为此刻仍在岗位上奋斗的你带来片刻放松,心情愉悦方能享受健康生活!

声明

如需转载本篇文章,请邮件联系 medicalcommunications@bayer.com 并注明您的隶属机构、联系方式、希望转载的文章标题、希望转载的平台等信息。我方会对您的转载申请进行评估,并以邮件方式通知是否可以进行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文献:

1.Gangwisch JE, et al. Hypertension. 2006 May;47(5):833-9.

2.JP Leigh, et al.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2; 22 (6):854-859.

3.Christoffersen M, et al. Circulation, 2014, 129: 990-998.

4.郭宇超,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7;32 (3).

5.Laura D,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8 Sep 18;72(12):1382-1396.

6.Lee SK, et al. J Sleep Res. 2018 Sep 3:e1275.

7.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征求意见稿).

8.Williams Mancia, et al. Eur Heart J. 2018 Sep 1;39(33):3021-3104.

9.Whelton PK.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18 May 15;71(19):e127-e248.

10.McAlister FA, et al. CMAJ 2011, 183:1007-13.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