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眼解剖、成像原理及屈光不正
![]() ![]() 正常眼在形状上是球形的,角膜是一层清晰的、圆顶形的薄膜,它覆盖和保护眼内器官,进入眼内的光线的折射70%是由角膜完成的。眼内透明的晶体位于虹膜的后面,由睫状肌牵引,它也是圆形的,其作用是“微调”通过角膜和瞳孔的聚焦光线,使光线在视网膜上聚成清晰的影像。对于正常眼和健康的晶体,这种“微调”是通过晶体的伸缩来完成对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聚焦成像。 在光学世界里,即光和视觉的科学研究,屈光是指光波经过自然的或人工晶体的折射聚焦在某一点上。如果是照相机,此聚焦点就是相机后部的胶片;如果是人眼,此聚焦点是眼内的视网膜,此薄膜层覆盖了眼球内后部的四分之三。被角膜聚焦在视网膜上的图像是通过内部晶体的细微调整再通过视网膜中心后面的视神经传输到大脑的,如果光线是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那么大脑中产生的图像是清晰的,颜色是真实的,反之,则是模糊、变形,其程度取决于人眼的屈光力,包括角膜和内部晶体。我们的眼睛或许是人体最精细的感觉器官,模糊的视力意味着模糊的人生。毋庸质疑,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为了看得清楚,进入眼睛的光线必须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眼睛的光学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健康眼,入射的光线折射后焦点恰好位于视网膜上。正常情况下,聚焦点位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形成最佳视力。然而,光学系统异常可导致聚焦点偏移,使得清晰成像位于视网膜前或后,不能形成良好视力。这类病变就是屈光不正或视力障碍,以屈光度为计量单位。 1近视眼:由于眼轴太长或角膜屈光力过大,造成进入眼内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的一点而没有在视网膜上,形成了模糊的影像,这在医学上称为近视 2远视眼:由于光线入射角过小焦点位于视网膜后。使近处物体显得模糊不清。 3 散光: 散光可与近视眼或远视眼共存,其成像焦点多于一个,位于视网膜前或后,因此入射光线聚焦为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使所有图象不论远近均可能模糊不清,称之为散光。 |
本文是袁长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