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以心血管改变突出的罕见病“马凡综合症”
2018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据悉,该目录的发布是为加强我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维护罕见病患者健康权益,目录将供各部门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此次国家版罕见病目录囊括了白化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戈谢病、卡尔曼综合征、马凡综合征、法布雷病、血友病等121种疾病。
我们说说以心血管改变突出的“马凡综合症”
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结缔组织为诸如骨骼,韧带,肌肉,血管和心脏瓣膜等结构提供强度和柔韧性。此病以骨骼、眼及心血管三大系统为主要特征。因累及骨骼使手指细长,呈蜘蛛指(趾)样,故又称为蜘蛛指(趾)综合征(arachnodactyly)。MFS的体征和症状在严重程度,发病时间和进展速度方面差异很大。MFS病发病率在约为1:5,000-1:1,0000,没有种族和性别差异。
【遗传学特点】
MFS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AD),由原纤维素基因(fibrillin-1,FBN1)突变引起。基因的外显性完全。在马凡综合征病人中,已发现600多个突变位点,广泛分布在FNB1基因的整个区域,多数为错义突变和剪接突变,大部分基因突变导致功能丧失。基因突变的位置与表型无关。至少有25%的马凡综合征是由FBN1基因的新发突变引起的。
【发病机制】
现代分子遗传学认为是由于FBN1基因突变而导致MFS。因为原纤维蛋白-1是形成结缔组织弹性纤维的基础。弹性纤维遍布身体的各种组织系统,没有这种原纤维蛋白提供的结构支持,许多组织、系统是纤弱的,会导致严重后果,例如主动脉扩张、动脉夹层甚至破裂等。有学者报道FBN1基因点突变能导致终止密码子的提前出现,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会引起关节松弛和骨骼损害等。
总之,FBN1基因突变导致全身中胚层组织广泛发育不良,而产生多系统损害,引起MFS。
【临床表现】
1.骨骼病变
瘦高身材、手指和脚趾细长、两臂平伸的距离超过身高、脊柱侧凸或后凸、漏斗胸或者鸡胸、关节松弛、扁平足等。
2.眼部病变
60%病人晶状体异位、儿童进行性高度近视、扁平角膜、视网膜脱落、白内障、青光眼等。
3.心血管病变
主动脉扩张形成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二尖瓣脱垂伴或不伴回流、三尖瓣脱垂、肺主动脉扩张、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扩张或夹层等。心血管病变是MFS的主要致死原因。此外,还有硬脊膜膨出等症状。
【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
1.骨骼病变治疗
主要治疗有致残性的脊柱侧弯,对青春期前的女性患者,可服用雌激素及黄体酮以提前进入青春期,防止因生长过快造成脊柱侧弯的进展。轻度侧弯可用机械性支架减慢进展,重度侧弯应尽早进行脊柱融合术。如胸廓畸形压迫心肺,影响心肺功能障碍应考虑手术解除。
2.眼部病变治疗
应避免外伤,引起视网膜剥离及晶状体向前房脱位造成失明。防止感染可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总之,对眼部病变防治原则是避免加重损伤,对症治疗及酌情矫正手术。
3.心血管病变治疗
(1)内科治疗:改善或延缓症状,防止猝死,延长寿命。
(2)外科治疗:具有主动脉环-主动脉扩张手术指征者,宜行人造血管和瓣膜置换术。若动脉夹层,宜行紧急手术治疗。
【预后】
预后多数不良。婴儿患者多死于感染;一组报告显示50%患者在40岁左右死于心血管病变及并发症,其中死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占19%,主动脉瘤破裂占16%,动脉夹层占11%。国外文献报道成人患者92%死于心血管病变。
因此,应积极预防治疗心血管病变和并发症,如心里衰竭、心律失常、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肺内感染等;对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应尽早手术治疗。
因妊娠易发生动脉夹层,故有心血管病变者,应避免妊娠,以防不测。
对运动员挑选上,应避免选用MFS患者,尤其是不宜从事剧烈的对抗性运动,以防猝死。
【参考资料】
1.张开滋,肖传实,邢福泰.临床心血管遗传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美]陆国辉,徐湘民.临床遗传咨询.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https://ghr.nlm.nih.gov/condition/marfan-syndrome.
4.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marfan-syndrome.
作者介绍
谢虚实,遗传学硕士,专注遗传病研究领域,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遗传咨询师。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