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鼻出血了,别慌
鼻腔出血是三岁以后孩子常见的现象。是与鼻子的生理构造有关系。鼻子有左右两个鼻腔,由鼻中隔分开,鼻腔内有一层黏膜,在鼻中膈前下方有一个医学上称为李氏区的部位,这个部位黏膜很薄,毛细血管丰富。当外界气候环境变化、空气压力改变、孩子玩耍不慎碰伤、因鼻塞而用力挖鼻孔或者孩子鼻子痒而揉鼻子时,就很容易引起鼻出血。鼻腔出血,既有局部的因素也有全身的因素。局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鼻腔炎症、鼻部外伤、鼻中隔偏曲和鼻腔肿瘤;全身因素有:急性发热性传染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病和维生素缺乏引起来的疾病。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孩子鼻出血的主要原因和预防办法。
首
先,孩子最常见的出血原因就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个慢性病,常年的慢性炎症反复刺激,更容易使局部毛细血管增多,粘膜变薄,形成一个容易出血的基础环境。过敏性鼻炎有两大症状,一个是鼻塞,另外一个就是鼻痒。当鼻子堵塞严重,影响孩子通气的时候,很多孩子就选择挖鼻子,试图打开一个缝隙,如果孩子的动作较大,弄伤鼻粘膜的血管,鼻子就会出血,鼻腔出血以后就会减轻毛细血管的肿胀和压力,孩子的鼻子堵塞就会缓解。鼻子痒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鼻子痒的厉害,孩子就会狠劲的揉搓鼻子,动作大的时候,就会弄伤鼻粘膜的血管,鼻子就会出血,出血以后血液会湿润鼻腔的局部,鼻痒也会得到部分缓解。所以这样的孩子会经常出现流鼻血现象,晚上比较多见,一般不严重,出血量很少。但有时孩子的鼻血倒流进入气管,刺激气管咳嗽,将鼻血咳嗽出来,出现痰中带血现象,让很多家长惊慌失措,做了很多冤枉的检查,以除外肺结核和肺肿瘤。
急救措施:
鼻出血的表现多为血从前鼻孔流出,或经后鼻孔流至咽部,出血量大时两种情况可同时发生。有时鼻流血至咽部;可表现为“吐血”。如果出血量不大,就不需要处理,如果出血量比较大,首先要孩子保持安静,避免哭闹。最好让孩子取坐位,头稍向前倾,尽量将血吐出,这样既可以知道出血量的多少。也可以避免将鼻血咽进胃里,刺激胃肠,引起呕吐或者腹疼、腹泻。还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方法1:捏住鼻孔。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和鼻梁上;
方法2:将出血的鼻孔塞上经过消毒的棉花球;
方法3: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耳翼;
方法4:可以用食指压迫患侧鼻翼5~10分钟压迫止血;
‘方法5:如果经常李氏部位出血,量比较多,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做灼烧。
其次,孩子鼻腔出血的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寒冷或者干燥的季节,这种情况出血量也不大,处理的方法和过敏性鼻炎一样。
最后,孩子鼻腔出血的原因就是外伤,孩子活泼好动,没有危险意识,很容易造成鼻外伤出血。因为很多时候鼻外伤都是突然之间发生,孩子和家长都会惊慌失措,越紧张出血越多。
预防办法:
方法1: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巧克力、糖等太甜或者太咸的东西,少吃油炸的东西。
方法2: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冬天如果太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在房间多洒一些水。
一方法3:如果鼻子干燥,可以使用湿毛巾在鼻子上捂一会,好让鼻子湿润。
方法4:可以经常使用鼻腔湿润的药物,比如:石蜡油、鱼肝油和清水。
再次,孩子鼻腔出血的原因就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血液病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次就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样的出血也很有特点,就是经常出血、连绵不断,量从少到多,最后出血量比较大,不容易止血,甚至出现大出血、休克。
方法5:多锻炼身体,减少病毒感染,特别是EB病毒感染,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方法6:减少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多食用无公害食品,多吃蔬菜。
方法7:尽量少使用对血液系统有影响的退烧药物,退烧药物的副作用和退烧效果成正比。最大的为消炎痛、依次为安乃近、阿司匹林、布洛芬、扑热息痛。
方法8:尽量少使用对血液系统有影响的消炎药物,比如:氯霉素,现在医院已经很少使用。但现在很多饲料都加有不同程度的氯霉素,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视。
转载自许鹏飞好大夫网站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