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承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针到病除的小针刀疗法

发表者:韩承河 人已读

在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中,有许多疾病是由于局部骨质增生和组织粘连所导致的,此类疾病的特点是一般药物或局部注射治疗无效、易反复发作。有些疾病虽然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创伤大、费用高、易遗留并发症以及病人对手术的恐惧等,而使多数人拒绝进行手术治疗。小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观点,集针刺与手术之优点,对软组织损伤、局部组织粘连和某些骨关节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也是闭合性手术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它是用一种特制的针刀刺入人体的特定部位,对穴位给与刺激,在闭合状态下对病变部位进行剥离或粘连松解,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不用住院、操作时间短、病人痛苦小、费用低、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自1987年在全国推广以来,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我们医院也在1990年开始了此项工作,已经吸引了来自北京、哈尔滨、江苏等全国许多地方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在省市范围内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治疗原理:

软组织因受到跌、扑、闪、挤、压、刺、割和牵拉等,会引起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在自我修复后遗留下来一些长久的病变,如神经受损或受压、肌肉萎缩或挛缩、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或粘连增生等,均可会造成局部的或相关部位的酸、麻、胀、痛或功能障碍,小针刀的创始者朱汉章教授将此称之为动静态平衡失调。

软组织发生损伤或炎症后机体会进行自我修复,部分病变会完全恢复正常,然而部分病变也会在修复过程中出现粘连、挛缩和疤痕形成,使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及筋膜之间产生粘连,并卡压神经或血管,从而导致局部病变部位和相应的支配区域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出现疼痛、麻木或功能障碍。

小针刀治疗的主要原理就在于剥离粘连、松解肌肉或筋膜,使神经、血管及肌肉的卡压得以解除,从而恢复机体的动静态平衡。目前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小针刀在疼痛部位、穴位给予刺激时还可以改善局部的电子场、调节局部神经的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分泌功能,通过反馈使全身恢复动静态平衡稳定,这和传统的中医针灸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适用范围:

头部面疾病:下颌关节粘连,肌紧张性头痛;

颈肩部疾病:颈肌筋膜综合征,颈部肌肉劳损,神经根型颈椎病,肩周炎;

上肢疾病:网球肘,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外伤性肘关节粘连

胸背部疾病:肋软骨炎,胸椎棘上韧带炎,竖脊肌、肩胛提肌、岗上肌、岗下肌、大小圆肌劳损;

腰部疾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棘上韧带炎,腰部肌肉劳损,腰肌筋膜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髂腰三角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臀中肌综合征,臀后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股神经痛;

下肢疾病:膝关节附韧带损伤,跟痛症,跟骨刺;

全身性疾病:强脊性脊柱炎、中风后遗症等。

应当注意的是小针刀治疗必须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进行,必须由十分熟悉解剖和富有经验的临床专业医生来操作。否则,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还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是韩承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