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秀洁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什么是真性近视?

发表者:庞秀洁 人已读

真性近视是相对假性近视而言的,它是指眼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无调节作用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不清楚的图像。

造成近视的主要因素有:①眼球的前后轴过长,形成所谓的轴性近视。②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量过强,而形成屈光不正近视

近视的成因,学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遗传学说和视近学说。

(1)遣传学说:主张遗传学说者如Steiger、广石恂等,他们认为近视是一种遗传现象,不受后天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山东医科大学在农村对7 182人进行调查,亦证明我国的高度近视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但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使其表现度减弱或外显不全。上海胡诞宁提出近视发病的多因子遗传学说和高度近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也有人认为在相同条件下,具有遗传素质的人一般易患近视。庄司义治认为近视中特别是高度近视由遗传而来。前者多见于近视度数低的青少年,一般无并发症,多为后天因素,但不排除遗传因素;当前国内外多数学者同意把近视分为一般近视和变性近视。家族中有近视患者的发病率高于无近视者,则又说明遗传与近视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但不及视近因素明显。有不少资料。表明近视的发病与患者的用眼习惯有密切关系,如持续读写的时间过长、距离过近等,发病率就高;我国也是近视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中患近视的人数有所减少;战后,学生近视率猛增,目前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科学的进步,近距离工作和阅读资料相应增多,人类近视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总之,遗传学说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的课题,各种观点论争仍在继续,但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每个人是否发生近视,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变性近视则是由2个近视遗传因子结合发生的先天性近视,不受近眼工作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而达到相当大的强度。变性近视的屈光度在-6.00D以上,有各种并发症,具有遗传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环境的诱因或促进因素。城市学生近视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其中又以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级或毕业班尤为突出。

(2)视近学说:主张视近学说者最早见于1887年的Cohn,他认为近视是没有先天性的,多由近距离工作引起,并用猴子做视近实验形成近视而证实。这说明即使有遗传因素者,如能改善环境条件,加强近视的防治工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发生与发展,这对青少年近视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褚仁远等的双生子近视的研究证明同近视有关的各屈光参数与基因遗传有关,但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是庞秀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