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李杰 人已读
对于每个家庭而言,一个新生宝宝的到来都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可是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一个新生宝宝都可以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其中,“迫不及待”得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早产儿宝宝们就是如此。俗话说“十月怀胎”,这里的“十月”是虚数,但体现了母亲孕育宝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胎儿在母体里边完成各种器官的分化、发育和功能的成熟,当这个成熟度足以应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才能顺利的存活下来。早产儿宝宝们由于过早的来到了我们的花花世界,由于身体多项机能没有完全发育完全,因此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眼睛里边的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是眼睛里边感受光线的神经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一样,具有采集图像的功能。如果宝宝的视网膜出现问题,轻则影响视力,重则致盲,造成终身残疾。
胎龄16周的时候,视网膜上面的血管才开始从视神经上(中间那个圈)像发芽一样长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往周边生长。当到8月大(32周)的时候,内侧(靠鼻子侧)视网膜已经发育好了,37周左右,外侧的视网膜血管也发育完全了,这时候视网膜各个部分都有充足的血液供应,那么视网膜就可以正常的工作了。
正常胎儿,眼睛里边视网膜血管的发育是这样的:
从侧面看是这样的:
当宝宝的视网膜血管还没有发育好就出生,那些没有血液供应的视网膜就会觉得很“饥饿”,这些“饥饿”的视网膜就会发出一种叫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求救信号。旁边有血液供应的视网膜收到信号以后,会快速长出新的血管去支援“饥饿”的视网膜。然而,这些新生血管“却是好心帮了倒忙”。
因为这些快速生长的新生血管没有经过慢慢设计和施工,长出来的都是“豆腐渣工程”,就像质量不过关的底下管道一样,它们在向“饥饿”视网膜供血的同时,不断的往外面渗漏血液,引起视网膜出血。久而久之,它们还可以收缩引起视网膜脱离。
要知道,视网膜脱离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宝宝的眼睛就会很快失明。早产宝宝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英文名叫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简称ROP)。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庐山真面目”吧:
ROP的1-5期图片:
ROP各期模式图:
如果从侧面看,它是这样的:
由于襁褓中的小朋友不会表达,所以这个过程常常是在悄无声息中快速的发生,直到最后小朋友的黑眼珠变白(白瞳症)了才被家长发现。而这个时候,已为时晚矣——小朋友已经失明了!!!
由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果很严重,且发展非常迅速,早产宝宝出生后定期视网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不是所有的早产宝宝都需要检查。目前,根据我国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最新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胎龄小于32周或者出生体重小于2kg(4斤)的早产宝宝是需要筛查的,其他危险因素还有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多胞胎、患儿有全身其他疾病等等。筛查开始的时间一般为出生后4-6周,根据病情间隔1-4周筛查一次。
筛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专为小朋友设计的眼底照相机;一种是医生头戴的检眼镜。
眼底照相机可以照相记录检查结果,但价格比较昂贵,也不易携带;头戴检眼镜不能照相,但是携带方便、操作简便,可直接观察小朋友的眼底情况。两种方法都可以精准的发现视网膜的早期病变。
作为眼科医生,在临床工作用,我常用到检眼镜筛查患儿。
筛查前半小时停止喂奶(防止吐奶),滴散瞳药水(散瞳需要一个小时);筛查时开睑器撑开眼睑(看起来挺吓人和可怜的),滴麻药,然后用巩膜顶压器辅助检查周边视网膜。
筛查物品和小朋友是这样的:
筛查完毕以后,小朋友的眼睛会红(结膜充血)或者有些小的出血点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回家需要每天滴托百士滴眼液(一天3-4次,每次1滴),一般滴3天即可。
筛查结果会记录在一张纸上:
记录结果分有、无ROP;
如果有ROP,我们会记录几区几期。区代表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位置,期代表病变的程度。区是越大越好,期是越小越好。
根据宝宝筛查结果的分区和分期,决定继续观察还是治疗。一般来说II区3期以上的病变是需要重点关注或者治疗的。
对于需要治疗的ROP病变,目前主要有激光和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治疗。
总体而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经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绝大多数早产宝宝的眼底病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疗,而不至于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重要的话再说三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果很严重,且发展非常迅速,早产宝宝出生后定期视网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果很严重,且发展非常迅速,早产宝宝出生后定期视网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后果很严重,且发展非常迅速,早产宝宝出生后定期视网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的人生不是这样:
而是这样:
作者:李杰博士,主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专业擅长:眼底病。(版权所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年)[J].中华眼科杂志, 2014, 50(12):933-935.
2、Quinn 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evisited[J]. Arch Ophthalmol, 2005, 123(7):991-999.
本文系李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李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