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早期发现丙肝、肝硬化、肝癌
在感染丙肝病毒后,患者一般感觉不到明显的不适,许多年内肝功能一般都正常或轻度异常,不容易被早期发现。
往往在有明显症状,如乏力、消瘦、腹胀、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尿黄、肝区疼痛、呕血或便血时才发现患了丙肝,这时可能已经肝硬化,甚至肝癌了。
丙肝一旦到肝硬化,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肝癌时才发现,就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给患者的生活甚至生命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鉴于丙肝不容易早期发现,往往在发展到比较严重的肝硬化、肝癌时才发现,因此丙肝有着“隐形杀手”、“隐匿杀手”的称号。
丙肝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被发现,因其发现时间较短,另外丙肝患者的数量也比乙肝要少很多,许多医疗单位在常规体检中不把丙肝列为必查项目。
有相当一部分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只考虑了乙肝、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等造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而忽视了筛查丙肝因素,造成漏检。
丙肝虽然肝功能持续正常或轻度异常,总呈隐匿性,但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却不可小觑。
成年人感染丙肝病毒后,55%-85%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如果不及时规范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人体内的丙肝病毒是可以根除的,感染丙肝病毒后,早期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治愈。如果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或肝癌阶段开始治疗,其效果大打折扣,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丙肝的早发现,早期及时、规范的治疗对其预后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早期发现丙肝呢?
所有的体检都应该把抗-HCV检测列为常规的必查项目,但结果应该寄给患者本人而不是单位,以免产生歧视。
所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都应筛查抗-HCV,以确定是否有丙肝病毒感染。也就是说只要肝功能异常,就要想到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
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为:
1997年以前有偿献血者及接受过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接受器官移植者;
维持血液透析者;
静脉内注射过毒品者;
有不安全性行为者;
在皮肤或黏膜破损时接触过丙肝患者血液者;
丙肝患者的配偶及子女;
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都应做抗-HCV检测,以判断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
抗-HCV检测分为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
定性检测的结果为阳性或者阴性。
抗-HCV检测结果为阳性只代表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丙肝患者,因为丙肝病毒清除后,抗-HCV可长期存在。
定量检测可以测得血清中抗-HCV的滴度,滴度越高,HCV RNA阳性的可能性越大,但是无论抗-HCV滴度多高,都替代不了HCV RNA的定量检测。
想要确定是否患了丙肝,除了检测抗-HCV外,还要检测HCV RNA,抗-HCV和HCV RNA同时为阳性者,可以确定为丙肝。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抗-HCV检测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丙肝病毒的可能。
因为一些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合并HIV感染者可出现假阴性,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因为抗-HCV检测处于窗口期出现抗-HCV阴性。
研究显示丙肝病毒感染3个月内,抗-HCV阳性率为50%~70%,3个月后抗-HCV阳性率可达90%。
在丙肝病毒感染1~3周,可以检测到HCV RNA,而此期抗-HCV可能为阴性。
因此,抗-HCV检测必须结合HCV RNA的检测才能准确判断是否感染了丙肝病毒。
一旦丙肝诊断成立,可以通过影像学及AFP检测来判断是否有肝硬化、肝癌。
影像学检查手段包括: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TE)
腹部超声(US,彩超)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
磁共振(MRI或MR)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是近年开始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无创诊断方法,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较为可靠,对肝硬化的诊断更准确。当LSM≥17.5Kpa时,肝硬化诊断成立。
腹部超声检查快捷、方便、廉价、对人体无害,广泛应用于肝病的临床检查,对肝硬化及肝癌有诊断价值,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的分辨率以及可靠性都优于超声检查。但是,CT对人体有辐射伤害,多次反复的CT检查对人体的辐射伤害更大,一般在超声检查有病变迹象或AFP升高时才考虑使用。
核磁共振(MRI)对人体没有伤害,它的分辨率要优于CT,但是费用比较高,作为肝癌的普查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一旦有超声学肝脏占位的表现和AFP升高的情况下,还是要考虑进行MRI检查。
AFP对于肝癌的筛查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AFP升高,尤其是持续进行性的升高,有可能发生了肝癌。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治疗丙肝的特效药物,绝大部分患者在规范的治疗后都可以获得治愈,但这只是针对丙肝肝炎阶段的患者而言。如果到肝硬化失代偿期甚至肝癌时期才发现患有丙肝,治疗效果就有可能不尽如人意。
无论对于一般人群还是感染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肝功能异常,都需要进行抗-HCV检测,必要时进行HCV RNA检测,以避免丙型肝炎的漏诊、误诊。
对于已经确诊为丙肝的患者,无论肝功能正常与否,只要抗-HCV阳性、HCV RNA阳性,就应该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对于丙肝无论肝功能正常与否,都应定期检测AFP,定期进行彩超检查,必要时进行CT或MRI检查,以早期发现肝硬化、肝癌。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安敬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安敬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