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
发表者:韩波 人已读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成人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该病的发病率约为活产婴儿的1/1500,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总数的5%~10%。女性较多见,男女性别比例为1:2。约30%~50%的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同时有房间隔缺损。
【病理解剖】房间隔缺损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又称第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约占50%入70%。缺损位于房间隔中心卵圆窝部位,亦称为中央型缺损。约10%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2.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又称第一孔型房间隔缺损,约占15%,缺损位于心内膜垫与房间隔交接处。常合并二尖瓣前瓣裂或三尖瓣隔瓣裂,此时称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3.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约10%,分上腔型和下腔型。多数缺损常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右上肺静脉常经此缺损异位引流人右心房。少数缺损位于下腔静脉入口处,常合并右下肺静脉异位引流人右心房,此种情况常见于弯刀综合征。
【病理生理】出生后左房压高于右房,如存在房缺则出现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两侧心房压力差、两侧心室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的相对阻力。新生儿及婴儿早期,由于左、右心室充盈压相似,通过房间隔缺损的分流量不多;随年龄增长,肺血管阻力及右室压力下降,体循环压力增高,分流量增加。由于右心血流量增加,舒张期负荷加重,故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少数病人肺循环血量增加,压力增高,晚期可导致肺小动脉肌层及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到成年后出现肺动脉高压。
【临床表现】婴儿期多无症状。儿童期可有乏力,活动后气促,易患呼吸道感染。缺损较大的患儿,分流量较大,导致体循环血流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形瘦长、面色苍白、乏力、多汗、活动后气促。由于肺循环血流增多而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早期发生心力衰竭。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可超过左心房,因右向左分流出现暂时性紫绀。
体格检查:心前区较饱满,右心搏动增强,心浊音界扩大。通过肺动脉瓣的血流增加,造成肺动脉瓣相对狭窄,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2~3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关闭延迟,产生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固定分裂。大量左向右分流者,通过三尖瓣血流量增多,造成三尖瓣相对狭窄,则在胸骨左缘下方可闻及舒张早中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扩张明显或有肺动脉高压者,可在肺动脉瓣区听到第二心音亢进和收缩早期喀喇音。如合并二尖瓣脱垂,心尖区可闻及全收缩期杂音,并向腋下传导。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电轴右偏,平均额面电轴在+90°~+180°之间, 轻度右心室肥大,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1导联呈rsR'的典型图形,P-R间期可延长。
2.X线表现 心脏外形轻至中度增大,心胸比大于0.5, 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脉段突出,肺野充血明显,主动脉影缩小。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总干及分支随心脏一起搏动的“肺门舞蹈”征,心影略呈梨形。
3.超声心动图 具诊断价值, 由于右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重, M型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及肺动脉扩张, 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呈矛盾运动。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房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并能判断分流的方向,应用多普勒超声可以估测分流量的大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探及左向右的分流束。年龄较大的肥胖患者经胸超声透声较差者,可选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
4.磁共振 年龄较大患者,剑突下超声透声窗受限,图像不够清晰。磁共振可以清晰地显示缺损的位置、大小及其肺静脉回流情况而建立诊断。
5.心导管检查 一般不需要做心导管检查,当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可行心导管检查。右心导管检查时导管易通过缺损由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右心房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脉血氧含量,能测量肺动脉压力,并计算肺血管阻力和分流量。
【预后和并发症】约40%的患儿在4岁内可自然闭合,小于3mm的房间隔缺损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1岁半以内100%闭合,而大于8mm的房缺一般不会自然闭合。
【治疗】分流量较大如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QP/Qs)大于1.5的房间隔缺损均需手术治疗,一般可在2~5岁时体外循环下直视关闭。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心力衰竭或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小于1%。目前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首选介入性治疗,即应用双面蘑菇伞(Amplatzer装置)关闭缺损,安全有效,住院天数短,恢复快,无胸部手术疤痕。适应证为:①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②直径为3~35mm;③房缺边缘距肺静脉、腔静脉、二尖瓣口及冠状静脉窦口的距离均大于5mm;④房间隔的伸展径要大于房缺直径14mm以上。
本文系韩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韩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