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宫颈癌防治指南1

发表者:王忠明 人已读

宫颈癌防治指南(一)宫颈癌病因与发展过程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0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高发年龄为50-55岁。但是,近年来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的持续性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首要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分为低危型及高危型。低危型HPV常引起外生殖器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宫颈上皮内低度病变(CIN I)。高危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别,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的发生相关,尤其是HPV16和18型。

宫颈癌其他的相关因素还包括过早性生活、多个性伙伴、早年分娩、多产、高危男性伴侣,吸烟以及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等。

宫颈上皮是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两者之间交界部称为移行带,为宫颈癌的好发部位。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在移形带形成过程中,宫颈上皮化生过度活跃,加上外来刺激,未成熟的化生鳞状上皮或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可出现间变或不典型增生的表现,即不同程度的不成熟或分化不良,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随着CIN的继续发展,突破上皮下基底膜,浸润间质,则形成宫颈浸润癌。一般从CIN发展为浸润癌,需10-15年,但约四分之一在5年内发展为浸润癌。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3-29